今年以來,A股市場掀起一股量化投資熱,多只公私募產品業績與規模雙豐收。與此同時,外資量化巨頭也盯上了中國量化投資市場這片“藍海”。
近日,以基本面量化投資享譽全球的知名外資機構——銳聯控股,其旗下的上海銳聯景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銳聯控股資產管理規模達270億美元,主要客戶為全球知名養老金、主權基金及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機構投資者。
近年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海外知名量化投資機構陸續登陸A股市場。2019年4月,全球前十大知名對沖基金之一的德劭集團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記。5個月后,該公司旗下首只中國私募產品——德劭銳哲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成立。
2019年9月,全球量化對沖基金巨頭Two Sigma在華外商獨資公司——騰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2020年1月,該公司旗下首只私募產品——騰勝中國聚量宏觀策略1號私募證劵投資基金成立。今年9月9日,該公司旗下第二只產品——騰勝中國瀚量多元資產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備案。
為何海外知名量化投資機構紛紛看好中國市場?早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全球第一大對沖基金橋水曾經在給客戶的投資信中給出了答案:“中國市場的流動性優勢是吸引外資布局的重要理由,這將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今年以來A股市場交易量較大,日均交易量較去年增長約20%,這為高頻量化獲取高收益創造了非常有利的客觀條件。”銳聯創始人及首席投資官許仲翔稱。
除了高頻交易,專注于基本面量化投資的外資機構也能在A股市場找到投資良機。許仲翔表示,高頻量化采用的是短周期的技術面信號,賺取交易對手的錢,這種策略在市場交易量大的時候往往表現得更加出色。基本面量化主要采用中長周期的跟公司基本面相關的信號,賺的是優秀公司成長的錢,因此,獲取超額收益的邏輯性、可持續性更強,策略容量也更大。
滬上某公募基金量化投資負責人表示,目前A股市場的超額阿爾法收益在全球市場中都比較少見,是量化策略的福地。不過,在進入中國市場前期,外資機構仍需依賴本土渠道募集資金并組建團隊,而A股市場短期交易的受限令其難以照搬海外量化投資模型,因此相較于本土機構的優勢并不明顯。為適應中國市場,外資的量化投資策略通常會做一些“本土化”調整。
(據上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