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A股休市,外圍市場都有不錯的表現,算是給A股引了個路。港股雖然指數下跌,但板塊表現迥異,以商湯科技為首的科技股表現強勁;周一晚間美國股市“開門紅”,蘋果、特斯拉率領科技股軍團再次充當了2022年的急先鋒。
如果A股實在找不到方向,可以看看海外市場具體板塊的表現。上市僅僅三天的商湯科技虧損上市,但憑藉其“AI四小龍第一家上市”的光環四個交易日股價最高漲幅超過120%,市值接近2800億港元,而其2020年營收不足35億人民幣,凈利潤則虧損120億人民幣。那么市場對商湯科技為什么如此熱捧呢?究其原因,可能有兩點。首先商湯是“AI四小龍”中第一家上市的,也就是說其取得了資本市場的先發優勢;其次是其在上市之前現金儲備已經接近兩百億人民幣,即便不上市其在市場擴展中也是游刃有余。要知道,“AI四小龍”都不怎么賺錢,那么市場怎么給其估值?唯一的估值手段就是市場占有率以及未來的市場拓展能力,擁有強大的資本號召力,這樣的市場地位肯定是非常強的,而且商湯科技在“AI四小龍”里的技術實力也算是頂流的。
不出意料,周二A股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概念集體大漲,絲路視覺、神思電子、虹軟科技和遠大智能等漲幅都超過10%。有意思的是,A股上市的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并不多,不僅“AI四小龍”一個都沒有,即便是有人工智能概念的上市公司,主業與AI也僅僅是沾點邊,細分行業小巨人不多。此外,唯一能與“AI四小龍”相提并論的知名上市公司算是科大訊飛,居然周二高開低走。而A股新能源鋰電池的表現則讓人大跌眼鏡,按理說周一晚間美股的新能源汽車大漲對鋰電池應該是一個利好,但周二A股鋰電池概念在寧德時代的帶領下集體俯沖下跌,龍頭寧德時代大跌3.25%,西藏珠峰、盛新鋰能、蔚藍鋰芯、川能動力等二三線鋰電池股跌幅均超過7%。究其原因,可能是主力機構要騰挪部分資金備戰中國移動上市,畢竟同為科技巨頭,中國移動的吸金能力要遠大于漲幅巨大的寧德時代。
那么,這種分化的走勢會繼續嗎?A股的科技細分行業哪些可能崛起?
周二A股漲幅比較大的科技板塊,主要有元宇宙、數字閱讀和NFT等,這些板塊其實是2021年下半年活躍資金關注的板塊,只是最近又有知名歌星涉足元宇宙這個導火索,所以周二元宇宙又起了一波,特別是NFT有多個個股漲停。但這個板塊能不能成為持續的熱點,還需要觀察。
其實,我們還是可以從商湯科技的火爆表現來分析一下A股科技股未來的短線機會,應該主要在2021年調整時間與幅度都比較大,目前股價比較低,且年報不會出現大波動,甚至有些許增長的低位科技板塊,其中又以有漲跌幅優勢的創業板為主。比如周二漲幅較大的和晶科技,其上漲的理由就可能與業績增長有關,畢竟其投資的富吉瑞在科創板上市有比較多的投資收益。類似的大漲個股還有佳訊飛鴻,也是創業板中長期調整的個股,最近大漲的導火索是智慧城市市場可能有比較大的需求。所以,我們可以仔細分析尋找一下創業板在8元以下有科技含量的上司公司,或者屬于行業細分龍頭業績有一定保障的,在2021年又沒什么表現的,在此波春季行情里可能會“咸魚翻身”。
(劉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