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物價漲得有點煩人。
據韓國石油公社油價信息服務Opinet的數據,3月19日韓國大邱地區的平均汽油售價為每升1989.85韓元。如果俄烏沖突升級導致國際油價上漲壓力加大,該地區汽油價格或將在10年內再次超過2000韓元。同時由于大麥、酒精等原料和物流費、瓶蓋等價格上漲,導致韓國酒類價格開始上漲。“海特真露”2月23日將“真露”等燒酒出廠價格上調7.9%,并決定從3月23日起將“海特”等啤酒平均出廠價格上調7.7%。由于俄烏沖突持續升溫,韓國糧食進口價格上升趨勢正在加劇,預計第二季度韓國還將上調電費和天然氣等公共費用。今年物價上漲無疑已成為韓國民眾最大的擔憂。
這從韓國一些經濟數據也可略窺一斑。韓國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增長8.4%,上月為8.7%;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7%,高于1月的年增3.6%與市場預估的3.5%。韓國物價上漲加大了民眾的日常生活壓力。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衡量居民家庭消費總支出中食物支出占比的恩格爾系數為12.86%,創近21年新高。據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分析,恩格爾系數上升主要由于疫情長期蔓延,維持基本生計所需的消費支出占比增加。同時,食品物價上漲也起到作用。
韓國央行日前表示,不能排除通脹率在較長時間內高位運行的可能性,原因是天價的國際能源價格在俄烏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情況下可能進一步上升。外界普遍預計3月23日新任命的韓國央行行長李昌庸將繼續激進的加息周期,以抑制該國目前近10年來的最高通脹率。自去年8月以來已進行了三次加息的韓國央行表示,隨著進口成本上升和供應鏈持續緊缺、通脹壓力不斷加大,預計今后可能會以更快速度進行加息。
韓國物價上漲也影響了其生產成本,導致出口商品的原材料價格飆升,打壓了出口力度。俄烏沖突直接影響韓國的是半導體制造所需要的氖氣、氙氣等惰性氣體的進口,韓國進口的這些氣體超過半數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其次是國際油氣價格,韓國直接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并不多,約占進口份額的6%左右,但俄烏沖突造成的國際油氣價格上漲,造成韓國進口成本大增。另外,受俄烏沖突等影響,國際糧食市場價格持續震蕩。目前,韓國的小麥和玉米幾乎都依賴進口,自給率不足1%。據韓國海關的最新數據,2月韓國的谷物平均進口價格同比上漲了近三成。
韓國進口成本大幅上漲傳導到出口價格上升,使得韓國這只全球經濟的“金絲雀”發出了警報。韓國公布貿易數據的時間比大多數國家都早,而且從半導體到汽車等出口產品種類繁多,使其成為全球經濟活動的重要先行指標。韓國海關近日發布最新數據,韓國3月前20天通關出口372.56億美元,同比增長10.1%;同期,進口同比增長18.9%,為393.34億美元。原油(57.8%)、半導體(24%)、天然氣(114.3%)、石油制品(52.5%)進口增長,機械類和乘用車進口各下降9.6%和31.2%。其中,韓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額均出現下降、船舶的銷售出現下滑。
“我們似乎正走向不可避免的貿易逆差,”韓國首爾Meritz Securities的分析師表示,“盡管半導體行業表現良好,但昂貴的能源進口壓力正變得越來越大。在油價跌至每桶90美元左右之前,我們可能不會看到貿易恢復順差。”截至今年3月10日,韓國出口額1281億美元,同比增長17.5%,進口額1334億美元,同比增長27.8%,貿易赤字繼續擴大到52.9億美元。由此,自2021年12月起截至目前,韓國貿易收支持續赤字。
另外,受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影響,韓國正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最大的一波感染潮。3月17日,韓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破62萬例。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3月23日通報,當前累計確診1042.7247萬例,已有超20%的國民感染新冠病毒。疫情再度暴發,給韓國內需經濟帶來不小的沖擊。
分析上述數據,全球投資銀行高盛在近期下調了今年韓國經濟增長率預測值至2.8%;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3月22日以俄烏沖突會產生經濟影響為由,將韓國2022年經濟增長預測值從3%下調至2.7%。
(記者路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