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20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締約方會議第十五屆會議在科特迪瓦阿比讓召開。會上發布的《2022年干旱數字》報告是與干旱有關的信息和數據的權威概要,該報告呼吁將全球對所有區域的抗旱準備和抗旱能力的全面承諾作為最高優先事項。
“土地正在干涸,肥沃的土壤正在變成沙塵,干旱正在蔓延。”UNCCD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亞烏表示,這份報告的事實和數字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干旱持續時間和影響的嚴重程度呈上升趨勢,不僅影響到人類社會,也影響到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包括我們人類。
聯合國副秘書長阿米娜·穆罕默德對與會者說:“我們面臨著一個關鍵的選擇。”“我們要么現在就收獲土地恢復的好處,要么就繼續走上導致氣候、生物多樣性和污染這三重全球危機的災難性道路。”
12日,UNCCD負責人表示,人類在管理干旱和加快緩解干旱方面正處于“十字路口”,必須“緊急采取一切措施”。
土地退化損害約32億人福祉
土地是人類生存發展之本,是地球上的生命線。然而,根據報告的最新數據,在過去40年中,受干旱影響的植物比例增加了一倍多——每年約有1200萬公頃的土地因干旱和荒漠化而流失。土地退化損害了大約32億人的福祉。《2022年干旱數字》報告描繪了生態系統的嚴峻畫面,報告中顯示的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真實的數字正向我們發出行動的號召。
報告指出,自2000年以來,干旱的次數和持續時間增加了29%。
從1970年到2019年,天氣、氣候和水患危害占世界上所有災害的50%,占所報告死亡人數的45%,且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干旱占自然災害的15%,但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從1970年到2019年約造成65萬人死亡。從1998年到2017年,干旱造成全球經濟損失約1240億美元。
2022年,超過23億人面臨水資源壓力;近1.6億兒童面臨嚴重和長期干旱。
報告提出,除非加緊采取行動,否則,到2030年,將有7億人面臨因干旱而流離失所的風險;到2040年,四分之一的兒童將生活在極度缺水的地區;到2050年,干旱可能會影響超過四分之三的世界人口,估計將有48億至57億人生活在每年至少一個月缺水的地區,而目前的人口為36億。此外,到2050年,可能會有多達2.16億人被迫遷移,這主要是由于干旱加上其他因素,包括缺水、作物生產力下降、海平面上升和人口過剩。
造福今世后代須履行責任
蒂亞烏說:“最好的、最全面的解決方案之一是土地恢復,它解決了許多導致水循環退化和土壤肥力喪失的潛在因素。我們必須更好地建設和重建我們的景觀,盡可能地模仿自然,創造功能強大的生態系統。”
他補充道,除了恢復,還需要在充足的資金和政治意愿的推動下,從“被動”和“基于危機”的方法,轉變為“主動”和“基于風險”的干旱管理方法,同時還包括協調、溝通和合作。
此外,報告還提出,需要用更少的土地和更少的水種植更多糧食的可持續和高效的農業管理技術;改變我們與食物、飼料和纖維的關系,轉向植物性飲食,減少或停止動物肉消費;制定和實施綜合抗旱行動計劃;建立有效的跨國界預警系統;部署衛星監測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更精確地指導決策等。
報告指出,應對干旱需要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輕人的行動。目前,已有128個國家表示愿意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甚至是超過這一目標。近70個國家參與了UNCCD的全球干旱倡議,該倡議旨在從被動地應對干旱轉變為主動地降低風險。
蒂亞烏強調了提高公眾對荒漠化和干旱的認識的重要性,并讓人們知道“通過獨創性、承諾和團結”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他說:“我們都必須全心全意和毫不拖延地履行我們的責任,確保今世后代的健康。”
(記者 張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