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應該是我們鼓勵的一個金融的發展方向。
我個人早就在2014年底提出來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本質是眾籌金融。無論P2P還是眾籌股權還是債權保證,比特幣都是打破邊界,去中心、多中心、分布式實現點對點的鏈接。這樣一種形態,它是改變了以往本來社會幾百年的金融的機構為中心或者中心化的交易所為中心的這樣一個金融的形態,那么通過技術尤其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它真正實現去中介甚至去中心,甚至多中心、分布式、點對點的架構。所以我一直認為,很遺憾我們過去的中國的P2P都沒有很好地把這一塊用起來,區塊鏈技術剛好實現了我提出的眾籌的模式的真正的實現。以往的互聯網金融,更多像支付、余額寶、保險等等,都是在金融的邊緣,更多去構建很多新的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科技的業態,包括騰訊、包括螞蟻,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到了2017年,我感覺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真正滲透到金融的核心的本質,核心的業務。所以光靠大數據、人工智能還不夠,必須有區塊鏈技術,才能真正去實現這一波的金融的真正的變革。
通過眾籌的模式,只是解決資產端的可信,但是你還是走PE、VC的道路,這條路太長了。能不能直接進軍ICO,降低了中間的成本,直接可以在全球范圍之內進行區塊鏈的融資,這本身還是一種新的創新、新的趨勢。只不過由于沒有監管,所以它在法律上具有不合規性或者違法性。但是這樣一種模式本身,符合了可以克服傳統資本市場的痛點,能更多地給創新者、創業者有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融資的工具,而區塊鏈能幫助這樣一種過程加快。但是正是因為這個速度太快,正是因為這樣一種模式過于創新,而且這個創新完全符合,大家可以看十九大報告當中,專門有個詞叫做顛覆性技術,而區塊鏈技術就是屬于顛覆性技術,這個顛覆不光是顛覆技術本身,而是顛覆傳統的制度甚至法律,金融的核心,資本市場我們更需要去看到區塊鏈未來廣泛的應用場景,它能夠顛覆我們很多的傳統的金融包括其他很多痛點。我前幾天在中央電視臺跟白巖松有對話,身份證丟了,別人拿你身份證照樣可以做違法的貸款問題,有的人在農村收集幾百個身份證做違法的融資等等。基于個人賬戶可信的信用體系沒有解決起來,區塊鏈技術能更好地解決這些痛點。只不過,可能時間需要有個周期,另外區塊鏈技術本身還不是特別成熟,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去完善,使得這個基礎更加完備。但是這個趨勢我們相信毫無疑問,必將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人類社會過去幾百年的金融體系,甚至我們人的生活、交易的信用體系的根本性的技術。
我非常理解央行為什么禁止ICO,禁止比特幣交易所,的確這種創新的融資模式缺乏監管。因為它的確太好了,所以壞蛋用起來更方便,而且又是沒有監管,所以壞人就抓住漏洞,他就比好人用得更快,這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我們堅決加以禁止,這是好的,我覺得是必須的。對于區塊鏈的ICO的創新,它有時候禁不掉或者打不死,跑到海外去了,或者說以另外一種方式在生存發展,這是一個新的挑戰、新的問題。所以這里頭我是同意幣圈、鏈圈,實際上可以分開的。踏踏實實把區塊鏈應用在實體經濟,應用在各種場景,完全是可行的。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漫長一點,短期內包括區塊鏈技術本身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益回報,但是它為生態構建打下非常好的基礎,為長期回報做了非常好的鋪墊。
所以如果在資本市場的融資方面,有一些創新,包括資本市場本身能夠做一些更大膽的改革,那么會和區塊鏈結合更加緊密,就如同我剛才提出的眾籌能夠和區塊鏈有更好的結合,不一定是ICO,但是也是一種方式來進行結合,恐怕也是一種方向。
當然最近啟動了2018年的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通過證監會的試點,包括全國人大,正在做的證券法的修改,實際上我們可以在合法的范圍之內,允許一部分把區塊鏈應用在資本市場融資上面的場景。股權的眾籌,如果能夠合法推出的話,實際上可以滿足一部分原來的幣圈的做區塊鏈項目的融資需求。
楊東系中國人民大學大數據區塊鏈與監管科技實驗室主任,整理自其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18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創新論壇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