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0日在廣州家中被帶走,這名醫生在內蒙古涼城縣看守所呆了3個多月,直到4月17日辦理取保候審。
譚秦東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碩士。2017年12月19日,他在網上發布《中國神酒“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一文,指出患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并不適合飲酒,質疑“鴻毛藥酒”通過廣告“夸大療效”,此后被涼城縣公安局跨省抓捕。
涼城縣公安局表示,接鴻茅國藥公司報警,經查,譚秦東稱鴻茅藥酒是“毒藥”,“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4月17日下午,公安部官方微博稱,立即啟動相關執法監督程序,已責成內蒙古公安機關依法開展核查工作。內蒙古檢察院通報,目前“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指令涼城縣檢察院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并變更強制措施。
從看守所出來后,譚秦東告訴重案組37號,人這一輩子總要說兩句真話,相信“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打算回醫院做個好醫生。以后如果再有類似事情,會更謹慎,咨詢法律專業人士后再去做。
“得知能出來真的想哭”
新京報:你什么時候知道今天能出來的?
譚秦東:今天看守所里面的大所長,還有其他很多警官過來說,“放你了”。我當時覺得可能是開玩笑,但是后面放我的時候,真的不敢相信。
新京報:為什么不敢相信?
譚秦東:在看守所里,有些干部就說,你得罪了當地的大企業、造成幾千萬的損失。我其實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可能真的會在監獄里待一年,甚至兩年。但我真的沒有想到峰回路轉,太意外了。
新京報:你當時你那一刻的心情是?
譚秦東:想哭,真的想哭。檢察院把我叫到提審室時,我看到有個取保候審通知單,全是涼城檢察院、公安、律師的,因為胡律師跟我交代過,不要亂簽字,我就說一定要等律師過來才簽。
新京報:你在里面待了3個多月,即將被釋放時,為什么想哭?
譚秦東:我想哭啊,激動嘛。見到胡律師后,我知道這個是真的。簽完字,心踏實了,知道真的要出去了。
▲“鴻茅藥酒案”醫生譚秦東被取保候審。
“沒想到因寫一篇文章被抓起來”
新京報:當時抓你的過程能講一下嗎?
譚秦東:我從辦公室出來回到家,就看見兩個在電梯口。然后他們亮了警官證,說是東陂派出所,說著北方話。我就納悶,怕是壞人,就往樓梯上沖,他們就圍住我,然后把我按到地上。
新京報:他們沒有說明他自己的身份?
譚秦東:他們說了是警察,還亮了警官證。但我搞不清楚,就打了110。然后車陂派出所張姓副所長就開警車過來,把我們運到派出所,然后涼城兩個警察就把我拉到審訊室進行第一次提審。
新京報:你當時是什么反應?
譚秦東:腦袋全是懵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事,就想做錯了什么事?
新京報:沒有想到因為寫了一篇文章?
譚秦東:真的沒想過。后面慢慢就問,是不是寫過一篇文章?我就想可能是鴻茅藥酒這篇文章,但當時腦袋很亂,都回想不起文章寫了什么。然后慢慢地回憶起來。
新京報:你當時有沒有覺得意外,就是因為寫一篇文章,他們從內蒙古過來抓你?
譚秦東:真的太意外了。現在回過頭來想,開篇就是一個寫心臟的鉀離子傳導引起心臟去極化的一些生理學常識。文章是告知有心腦血管,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老年人不要飲用酒。然后我已經注名,里面東西全是從各大網站還有一些視頻直播截的圖,就是告訴大家它涉嫌虛假廣告。
新京報:你當時給警察解釋了嗎?
譚秦東:他說你為什么說它是毒藥?我說想博取眼球。我當時真的頭都是懵的,不知道該說什么,情緒激動沒辦法組織語言。
新京報:為什么會說是為了博取眼球?
譚秦東:我博取的是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這些人的眼球,如果不博取他們眼球來看這篇文章,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地去買這種藥酒來喝。
客觀講一下,中國有14億人,老齡化是20%,就是2.8億。根據中國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有2億高血壓、1.2億糖尿病人,而老年大部分就是很多人都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這些人喝了酒會出什么事?那不是飲毒嗎?
新京報:就是對他的身體實際上有有害的?
譚秦東:對啊。前段時間的廣告是孝順父母買鴻茅藥酒回家喝,我看完歐茜醫生那篇文章以后初步了解到,這個藥竟然在中國沒有做過任何臨床,很奇怪,真的很奇怪。
新京報:你覺得這個不可思議?
譚秦東:真不可思議。然后又看了很多歐茜醫生很多內容,還有其他一些新聞比如處罰通告,還有說67位藥材入藥,然后網上一搜負面能量挺多。當時腦袋里一想,天天看電視是什么廣告?就是這些神藥。
新京報:為什么標題一定要寫“毒藥”這兩個字?
譚秦東:首先它是藥,沒錯吧?藥的話有治療作用就是好用,但所有的藥都有毒副作用。而且不取這種標題,根本沒辦法博取這些老年人的眼球,文章就是要博取這些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的眼球。
新京報:有沒有出于競爭對手的考慮,或者說有意想打壓鴻茅藥酒的想法?
譚秦東:實話實說,那篇文章“鴻毛藥酒”那個“鴻毛”都錯了,這種誰會給我錢?再說我也沒賣過任何酒。
新京報:律師說,你解釋了當時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但在筆錄里這些都沒有體現。
譚秦東:當時真的就是頭腦發懵,解釋不全,有些語言組織不出來。但在文章當中能看出我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第一重目的,我覺得作為一個醫生,應該說兩句實話。第二個目的,就是勸有心腦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人不要飲酒。第三,想博取那些老年人的眼球,警示他們不要買這些藥酒。
▲4月17日,質疑鴻茅藥酒是毒藥的醫生被取保候審。
“在里面就想出來,哪怕認罪”
新京報:在看守所里面主要做什么?
譚秦東:春天來了,翻土、施肥、打糞這些,慢慢學。習慣就好了,剛開始腰疼、手疼,現在手也不疼了,腰也不疼了。
新京報:你不太認為,自己能夠全身而退?
譚秦東:對,因為在里面,聽到一些道聽途說的東西,就是說會重判。擔心自己被判的很重。天天就聽這些東西,我沒信心了。
新京報:提審時,有沒有跟檢方表達過不同意見?
譚秦東:前一次提審時,我說這就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只有標題比較惡心,我內心認為自己是無罪的。
新京報:寫了認為無罪的申訴書后,為什么又讓律師撤下來?
譚秦東:我覺得可能不會被采納,然后就是,當時想早點出去,干脆算自己倒霉,扛下來就扛下來,坐幾個月、半年什么的,能出去就出去。說句不好聽的話,算自己流年運氣不好,扛就扛過去吧。
新京報:有沒有想過要是認罪,背著案底出去會很麻煩?
譚秦東:沒有,我就想出去,我想女兒,想爸爸。爸爸是正月十三的生日,70歲我都沒在身邊,他還有冠心病。
以前工作太忙沒想過,但是進來一想,自己真不是個好兒子。父母還有多久日子?能在一天就是一天,能多陪陪他們就多陪陪他們。
新京報:所以在你看來,能回家比有沒有罪還重要?
譚秦東:對。我就是想回家。哪怕用認罪來換取自由,也不在乎。
新京報:這與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不符?
譚秦東:只有在里面待過的人知道,自由比什么都珍貴。跟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陪伴著父母、妻兒,有一份好工作,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在一個充斥著滿是負能量的場子待著,十幾平的空間關八九個人,會摧殘人的意志。
像我這種本來膽子就小,突然被抓進來關在這里,一下就看不到父母、妻兒,就想早點回家,沒別的。父親生日那天,是最難過的,哭了好幾天。
新京報:那時候后悔寫這篇文章嗎?
譚秦東:真的有點后悔。后來慢慢平靜下來,接受這個現實了,就開始覺得值,大不了就扛。我覺得人這一輩子總要說兩句真話,別人不敢說,我干嘛不敢說,說了就說了,錯了就錯了,對了就對了,人這輩子要做兩件正確的事,說兩句真的話。到三四月份我不后悔了。
“堅持認為鴻毛藥酒含致癌物”
新京報:剛進去時,特別希望能夠取保候審?
譚秦東:對,當時就希望賠償一部分,彌補、媒體道歉,希望換取鴻茅的諒解書,取保候審。還愿意給鴻茅藥酒寫一篇正面文章,從中藥的藥理來說,比如活血化淤里面有當歸,補氣血,調節女性的月經不調,分章節單個藥單個藥或幾個藥地處方來分析。
新京報:寫這篇文章是基于真實想法,還是僅僅想出去?
譚秦東:出去,實話實說。
新京報:關了3個多月,最絕望的是什么時候?
譚秦東:一二月份,特別不習慣,想過自殺,到了第三個月好點了。慢慢內心也平靜下來。
新京報:現在只是取保候審,還有可能面臨法院的判決?
譚秦東:最壞的打算就是一年,但我不后悔。寫這篇文章我覺得值。人一輩子要說兩句真話,特別是作為一個醫生,如果不敢說真話,這些滿天飛舞的神藥廣告會害更多人,這就是使命吧。
新京報:以后還會再寫這樣的文章嗎?
譚秦東:寫。有這么多人支持我,有這么多正義的媒體,這么多有正義的網友,還有同胞關注我,我敢寫。
新京報:堅持認為鴻茅藥酒是毒藥?
譚秦東:我堅持是毒藥。如果(鴻茅藥酒)不強調針對適宜的人群用適宜的藥,那就是毒藥,不可能每個人都喝。而且酒這個東西其實已經很明白了,世界一級致癌物,誘發消化道腫瘤、胃腸道腫瘤,本來就是毒。67味藥里面很多成分我真不知道,大雜燴煮了一大鍋湯,能治四十幾種病,真不相信。
新京報:怎么看待這件事引起的風波?
譚秦東:其實這也是人生的一種修行吧,對我今后會影響很大。相信媒體,相信正義的力量,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醫生。
新京報:以后有什么打算?
譚秦東:看能不能找一家醫院上班,做個皮膚科醫生,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吧,多做一些公益,這也是我希望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