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孩成了家里頂梁柱
照顧行動不便的母親
對于大興姑娘張思然來說,十幾歲的花季,并不是無憂無慮。13歲,媽媽心臟病;15歲,媽媽腦血栓;19歲,爸爸腦梗塞……年紀輕輕的她,過早地承受了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打擊。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沒有讓這個“95后”女孩低頭,反而讓她更加堅強。
白天在殘聯工作,下班回到家還要洗衣做飯,照顧體弱多病的媽媽,幫爸爸做康復。比起同齡人,生活的磨礪讓張思然多了幾分成熟。
在媽媽患病前,思然曾經也是家中的“小公主”。爸媽下地干活,從不讓她幫著做家務。思然13歲那年,媽媽突發心臟病住了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兩年之后,媽媽又得了腦血栓,對于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思然甚至動了退學的心思。爸爸知道后,語重心長地教育她說:“閨女,爸媽后半輩子還指望你呢。你連書都不念了,以后拿什么本事養活我們。你放心,爸還有辦法。”
為了盡快還上治病借的錢,思然的爸爸每天更加努力地工作,每天早出晚歸。那時候,村里大部分人把地都租出去了,但他卻舍不得。“自己種總比租出去要掙得多,趁著我還能干就多干點兒,這樣錢就能早點兒還人家。別人救了咱的急,咱不能讓人家救濟咱的窮呀。” 爸說的每句話,思然都記在了心里。在她眼里,爸爸就是一棵可以隨時依賴的“大樹”,只要爸爸在,就什么都不怕。
可是,在思然19歲那年,家里的“大樹”也倒下了。思然的爸爸在一次下地干活時突發腦梗塞,摔倒在了地里,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不省人事。醫生告訴她:必須馬上做開顱手術,否則性命不保。但即使搶救過來,也極有可能成為植物人。
那一刻,思然覺得天塌了。還沒來得及悲傷,現實問題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6萬元的手術費怎么籌?爸爸要是真成了植物人怎么辦?有親戚悄悄勸她, 手術做了也可能成植物人,這錢花得沒意義。但思然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我得讓爸爸活著。”
在親戚和村委會的幫助下,思然湊齊了爸爸的手術費。手術非常成功,爸爸不僅醒了過來,意識還很清楚。聽到爸爸口齒不清地說出“還指望我閨女享福呢”,思然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
為了照顧父母,思然辭去了工作。但這樣一來,一家三口就失去了經濟來源。鎮里知道了思然的情況后,在殘聯給她安排了工作。思然對此特別感激:“遇到事情了才發現世界上有這么多可愛的人。雖然經歷了這么多苦難,但我依然是被愛包圍著的。”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媽媽的身體有了很大好轉,爸爸也可以下地走動了,一家子又恢復了生機。思然說,經歷了這么多事情,她更覺得親情的寶貴。和這比起來,再苦再難也算不了什么了。“只要爸媽活著我就是一個有爸有媽的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是我的依靠,現在我是他們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