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里,58歲的北京人婁志英冒充軍人身份,打著借款投資的名義,從王女士處非法獲取1780萬元。
打著借款投資的名義多次招搖撞騙;法院將繼續追繳違法所得
新京報訊 (記者左燕燕)四個月里,58歲的北京人婁志英冒充軍人身份,打著借款投資的名義,從王女士處非法獲取1780萬元。
新京報記者獲悉,北京市二中院近日作出終審判決,認定婁志英構成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半,并繼續追繳其違法所得。
三張借條“借”走1780余萬
2017年11月29日,婁志英在北京市西城法院受審。檢方指控,2013年8月至12月,她在北京金澳國際大廈等地,冒充軍人身份,打著借款投資的名義招搖撞騙。
據被害人王女士的陳述及筆錄,2013年初,其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管國家金融的領導”的婁志英。
自稱“身份比省委書記高半格,27歲就是中將,總參二部、三部都歸她管”的婁志英向王女士借錢,為獲取信任,她還拿出多張房產證,聲稱每處房產值200多萬。
王女士以為攀上高枝,決定借錢,并于2013年8月9日給婁志英轉款220萬元。18天后,婁志英又介紹“有個成都的政府大項目,有部隊的參與”,讓王女士將商鋪抵押貸款借給她投資,并保證最多兩月就能賺回。次日,王女士的商鋪抵押1200萬元貸款,每月48萬利息。
此后,婁志英再次找到王女士,稱“大項目差幾百萬”,王女士借了330萬元轉給對方。
據了解,從當年8月至12月,王女士分9次給婁志英的三個賬戶轉款共計1780萬元。雙方沒有任何合同協議,僅有三張金額分別為220萬、1200萬以及330萬的借據。
王女士陳述,再給婁打電話時,對方不是不接,就是說忙,不見面也不還錢。直到2015年4月27日,她去馬甸金澳國際公司,被告知“婁志英雖然是法定代表人,但跟公司沒關系”后報警。
當事人辯稱投資項目陷入困局
庭審中,公訴人出示多份證人證言顯示,婁志英多次介紹,自己屬于部隊、有很強背景。
為王女士辦理1200萬貸款的成都公司職員彭某講述,當時名為邵名震的男子介紹,“婁志英是部隊高官”,讓王女士放心大膽投資。他問婁“是不是負責資金”,對方說“是”。
彭某還提到,在開車前往目的地辦理途中,婁志英還提及是政府項目,并威脅稱,款項到位一定把房產抵押解除,“否則就會調動成都軍隊過來”。
公訴機關核實,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情報局政工處沒有叫婁志英的現役軍人。婁也否認曾以軍人身份自居、商談生意。她堅持,只是投資項目陷入困局,會想辦法還錢。
婁志英稱,她和王女士都看上了邵名震在浙江嘉興的養老項目,但該項目不動產被查封,需要先投資解凍。她投資上千萬,因邵名震銀行卡被凍結,所以王女士把錢先轉到她賬戶,她再轉給債權人,但債權人不止一個,因此項目遲遲未能解凍,目前她也在打官司追討這筆錢。
其辯護律師稱,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婁志英冒充軍人身份,及出具任何和軍人有關的物件。此事為普通的民間借貸糾紛,婁也是受害者。
法院認定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
今年4月24日,北京西城法院審理認為,婁志英于2013年8月至12月期間,冒充軍人身份,以借款投資為名,從王某處非法獲取1780余萬元。
法院以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一審判處婁志英有期徒刑兩年半;對尚未追繳之違法所得1500余萬元,將繼續追繳后發還王女士。
王女士的家屬陳先生告訴記者,王女士文化程度并不高,很早就下海,靠礦產生意賺了一些錢,這些錢款至今未歸還。
因不滿一審判決,婁志英上訴至北京市二中院。7月30日,法院審理查明,認定證人證言只能證明婁志英等3人商談過嘉興養老項目,但不能證明對投資是否達成一致意見,以及王女士抵押借款的目的和錢款去向;嘉興養老項目存在,但無法證明王女士借款與該項目有關。
故終審法院認定,婁志英構成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應予懲處,駁回其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