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華盛頓電 (記者周舟)一個中國科研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大約2.37億年前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曾經歷生物多樣性大發展。這一發現有助于三疊紀昆蟲復蘇事件研究及油氣資源勘探。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團隊對在陜西銅川和新疆克拉瑪依化石產地采集的兩塊凝灰質砂巖樣品,進行了同位素年代學和生物地層學年代測定,并結合昆蟲群面貌研究,提出“三疊紀中晚期昆蟲大輻射”這一演化事件。
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是中生代的先后3個階段,處于2.5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之間。研究人員說,銅川和克拉瑪依兩個昆蟲群中都擁有多樣性最高的全變態昆蟲,而此前認為,全變態昆蟲到中生代中期才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的叫全變態昆蟲。
研究還表明一些重要的水生全變態昆蟲可以追溯到三疊紀的中三疊世,克拉瑪依昆蟲群中發現的大量劃蝽是最早的水生蝽類,這些多樣的水生昆蟲此前也被認為發生在中生代中期,新研究表明水生昆蟲的多樣化在中三疊世晚期已經出現,為淡水生態系統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