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家長改作業不妨疏堵并舉
一方面應有效消除“起跑線”的焦慮,真正讓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降下來,既給學生減負,也給教師減負;另一方面需要適應城市化的趨勢,加快中小學校建設和師資建設
木須蟲
近日,部分學校給家長布置作業,甚至讓家長批改作業的“作業亂象”引發熱議。據了解,早在2014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行為的意見》,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給學生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記者盤點發現,除北京外,至少還有6省份將家長批改作業列入“明令禁止”行為
應當說,教師能不能讓家長代為批改作業,與家長需不需給孩子批改作業是兩碼事。從一定程度上說,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是輔助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發現問題、指出問題,督促孩子解決問題,對于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幫助,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效果會更明顯,而且在這個階段父母還具備這種能力。
然而,家長輔導孩子學習并不意味著可以替代教師的職責,批改作業是教師的職責,對于教師來說這種形式不只是了解學生個體的學習狀況,更重要的是整體把握所有學生對教學的掌握程度,反過來調整教學,顯然在職責之外的這種功能也是不能替代的。
多地將教師要求家長評改作業列入明令禁止的行為,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象的普遍性,盡管這可能是矯枉過正之舉,但如果教師將職責都推給家長,則明顯有違師德師風,需要重視與糾正。
當然,這種亂象由來已久,教育管理層面屢有發文,一再重申,表明這個問題的頑固性,背后除了師德師風的問題之外,恐怕還有其他因素影響。首先,作業多是無法繞過的癥結。中小學生課業減負喊了多年,卻少有成效,在很多地方中小學生家庭作業做上三個小時是尋常現象,孩子的作業門類多、量大、難度也不小,讓家長直呼“坑家長”。孩子作業負擔重,教師批改作業的量自然水漲船高。其次,中小學“大班額”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按照國家標準,中小學班級學生應在45人,但很多地方特別是城市公立學校,班級學生六七十人比較普遍,學生更多的也不少見。其三,教師帶課負擔也值得考量,中小學主課教師、骨干教師帶班多是普遍現象。這些因素的疊加,教師批改作業只怕是不小的負擔,一些教師把學生作業交給家長批改也是情非得已。
可見,禁止家長批改作業,還須疏堵并舉。一方面,應有效消除“起跑線”的焦慮,真正讓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降下來,既給學生減負,也給教師減負;另一方面,需要適應城市化的趨勢,加快中小學校建設和師資建設,提高生均資源占有量,減輕教師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