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評論向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傳遞信號——
氣候變暖改變全球 零碳世界難以及時到來
科技日報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張夢然)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齊聚波蘭,回顧《巴黎協(xié)定》所取得的進展。英國《自然》雜志6日發(fā)表了兩篇評論文章,對迄今為止所采取的氣候相關措施進行了評估。兩篇文章都向一年一度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傳遞了一條信息:危險的氣候變暖已經給人類帶來了變化,而零碳世界或無法及時到來。
其中一篇評論列舉了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所取得的以往“不可想象的”成績;另一篇則對樂觀模型敲響了警鐘。其中,“2020任務”(Mission 2020)團隊科學家克里斯汀那·費格里斯及其同事感到欣慰的是,“低碳轉型正向滾雪球一樣開展起來”。他們強調,許多城市、地區(qū)、投資者和公司都在加速減排、投資解決方案,他們感覺有相當多的國家支持《巴黎協(xié)定》,以便到2050年實現(xiàn)全球經濟去碳化——如果政府等繼續(xù)大力落實相關政策。原本幾乎每一個人都認為《巴黎協(xié)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和機構讓不可能變?yōu)榭赡埽洕ヌ蓟赡芤彩沁@樣”,他們總結說。
而另一篇評論文章強烈要求各國領導人進一步加快行動。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戴維·維克多及其同事警告說,在他們看來,很有可能到2030年全球變暖即超過1.5℃,而不是專題報道所預測的2040年。他們認為,當前的模型沒有考慮三個趨勢,即排放上升、空氣污染下降和自然氣候循環(huán),“未來20年,它們將使氣候變化比預期的更快更嚴重”。鑒于山火、洪水和風暴的威脅越來越大,研究人員呼吁更加詳細地建立未來25年的氣候變化模型,并提出可供政策制定者快速部署的切實選擇。
《自然》此次刊發(fā)的兩篇文章,并非經過同行評議的研究論文,而是關于科學研究及其影響的權威性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