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大師,布下什么迷魂陣
本報評論員 戎國強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5日報道,近日,“風水大師為招行做年終PPT”一事在社交網絡上廣為流傳。事情起于兩張圖片引起網友注意,其中一張,是“破譯時運,布局未來 招商銀行2018年終盛典”的宣傳海報,其上有特邀嘉賓王雪奇大師的個人簡介:滬上高僧明旸法師關門弟子,常年研修國學,進修史、哲,廣覽名教經傳、民間玄學并親身試煉,精通形象預測,曾準確做出大大小小數千次預測,如2011年日本海嘯、2015年A股走勢,引得口碑相傳。
另一張照片疑是招行年終盛典的現場,大屏幕上顯示著一張PPT,內容為“布陣”法則:東南方應放水生植物,做到有水有木;西南方一定要放銅器;上下床盡量從東或西兩個方向;東北方不可放黑色鞋子或筷子等。
按理說,銀行是現代金融機構,是用數字說話的地方,應該講科學,怎么講起風水來了?荒誕不經的“布陣”怎么能被銀行供奉起來?兩者怎么會搞到一起去的?銀行是現代企業,應該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應該恪守主流價值觀,跟風水大師搞在一起,不怕影響自己的社會形象?
其實,這些年來,風水也在“與時俱進”,提升“形象”,具體做法是把自己跟“科學”捆綁在一起。有網友發現,招行官網曾經介紹過風水學講座,就打著科學的旗號:“……從何為風水到傳統風水理論與現代科學的結合,有機地融入人文、環境、地理、地質、地貌、地磁、氣象等知識……為在場的貴賓客戶帶來了一場居家風水的思想盛宴!”有的“風水大師”辦班招生,或租用高校教室,或與高校合作辦班,也能讓風水看起來更像科學。
除了科學這件外衣,風水還有一件更合身、看起來更順眼的外衣:傳統文化。借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口號,本是文化糟粕的“風水”沉渣泛起,死灰復燃。
一門生意有市場、有需求才能存在。誰需要“風水大師”呢?在一些落馬貪官的發跡史中,都能看到風水大師的身影。一些地方的官員為了自己仕途順利,聽信風水大師的忽悠,或是強行改變道路規劃,或是改變機關大門朝向,不惜勞民傷財。對風水大師來說,能接到這種業務,不但來錢容易,還是吹牛的本錢。就像偽大師王林一樣,跟達官貴人的合影,就是他的社會資源,合影越多,越是能顯得神秘而高不可攀,對趨炎附勢者的吸引力越大。
就這樣,私利、風水、“科學”攪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利用,共同發財。
“賽先生”即科學進入中國不過百年,其“資歷”不能與風水相比。科學素養不足,科學精神不彰,是風水能夠茍延殘喘、僵而不死的主因。所謂科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認識;所謂探索,就是好奇心,就是“疑”,“疑”就是提出問題,有“疑”才會發問,才會去解疑,所以,科學教人“疑”,科學本身就是“疑”的產物。而風水只叫人“信”,風水最怕你“疑”,無“疑”而信,就是“迷信”。“迷”者,迷失也,迷惘也。迷失自我,被人忽悠而不自覺。“疑”是科學精神的核心,科學本身也可以“疑”——怕“疑”就不是科學,因此“疑”是迷信的天敵;“疑”就是獨立思考,風水大師的迷魂陣最怕的就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