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散落的海量數據連成“情報云”,“雪亮工程”讓“千里眼”無處不在,“尖刀利刃”提升打防管控能力——警力、戰力,也可以向科技要!
本報記者 彭冰 本報通訊員 王險峰 楊昆
日前,長春市九臺區公安分局副局長戚長明率隊成功偵破以“冒充公檢法”手段進行電信網絡詐騙的特大系列案件,不遠萬里為500余名被害人抓捕到了狡猾的“冤頭債主”。聊起這事兒,他開篇不是“獵手”們如何智慧神勇,而是“‘科技搭檔’功不可沒!”
原來,長春公安積極探索公安工作與現代科技融合之路,大力實施科技強警戰略,許多高科技手段的應用令民警們辦起案來如虎添翼,為有效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強力支撐。
“一號工程”把散落的海量數據連成“情報云”
“就說我們的‘情報云’吧,太給力了,特別是多維信息檢索功能為破獲多起大案要案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刑偵經驗的“老偵查”,戚長明不由感慨:“這在我剛上班那個年代根本不敢想象。”
讓老戚贊嘆不已的“情報云”,是長春市公安局2017年啟動建設的“一號工程”。鑒于公安工作領域廣泛,系統林立、各自為戰,帶來資源壁壘、重復建設等問題,2017年初,該局決定實施以“信息資源全警共享、內外數據相互整合、上下聯動一體作戰”為重點的“一號工程”,逐步把分散孤立的數據“連湖成海”,升級為“情報云”。
這是一個浩大工程。為最大程度整合資源、服務實戰,長春公安打通公安內部88個數據平臺,完善了與政府部門和互聯網企業信息共享交換機制,匯聚水電煤氣熱等公共服務數據以及網絡約車、網絡外賣等新業態數據150余億條……最終搭建出“海量信息智能關聯、千億數據秒級運算”的“數據實戰云平臺”。
“該系統算得快、挖得深、關系全、分析清、標注明,開啟了人、地、事、物、網軌跡比對碰撞新模式。”戚長明以那起電信網絡特大詐騙案為例,眉飛色舞地對記者說:“在本案偵破過程中,人物特征、家譜關系、活動軌跡等多項信息,基于平臺輸入查詢條件,就可以查詢到內部全部相關數據,進而依托網絡地圖、行業場所、移動通信等數據資源,實現對犯罪行為的精準研判、對嫌疑人的動態追蹤,從而一戰全勝,使12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
據了解,這個“數據實戰云平臺”的使用權限向實戰單位全面開放,目前日均使用頻率超過4.4萬次。“我就是通過數據實戰應用平臺確定一起命案的在逃人員可能藏身沈陽,繼而迅速成功實施抓捕的”,長春綠園公安分局西安廣場派出所民警朱健說:“如今,‘情報云’已成為我們基層民警辦案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雪亮工程”讓“探頭站崗、鼠標巡邏、圖像追蹤”
2017年9月12日,長春農安一家珠寶店被盜,嫌疑人經過偽裝,割斷護欄潛入店內,將800余件總價值310萬元的黃金和鉆石珠寶洗劫一空。警方從嫌疑人軌跡入手,調取案發前后所有涉案區域內網吧、旅店、街路的視頻監控信息,通過對比分析踩點、作案、逃跑、隱藏、銷贓等一系列行為特征,鋪下一張天羅地網,僅用40個小時就將盜匪緝拿歸案。
以視頻監控為核心的“天網工程”建設,是長春公安近年又一大手筆。經過科學規劃、梯次推進,如今該市已有高清探頭3.7萬個、社會探頭總量達到29萬個。
“我們在出入城口、跨環城高速口、四環路口、三環路口、二環路口架設起‘五道防線’,建成了集卡口軌跡、交通管理、治安監控、可視指揮‘四位一體’的智能卡口綜合視頻監控系統。同時,全市同步推進農村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以鄉鎮要害部位、重點單位、主要道路和村屯出入口為必建點位,完成了100個鄉鎮級平臺、6895個公共點建設,重點部位視頻覆蓋率達到100%。”長春市公安局有關人員介紹,他們還啟動了重點區域人臉識別系統建設,現已實現視頻監控的“網絡互聯、平臺互通、資源共享”。
依托“雪亮工程”無處不在的“千里眼”,各級民警坐在本單位視頻監控平臺高清大屏幕前,就能輕松調取全市任意區域和部位的實時監控圖像,實現了“探頭站崗、鼠標巡邏、圖像追蹤”,大量警力因此從“人海戰術”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放于其他重要工作。
據統計,目前該市運用視頻監控手段破獲的案件已占刑事案件破案總數的40.3%。
刑事技術建設磨礪打擊犯罪的“尖刀利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擊犯罪,保一方平安”,少不了各類先進警務器材的應用。
“這些年,我們配備的高科技‘武器’越來越多,打防管控能力直線上升!”長春市朝陽公安分局紅旗街派出所所長王殿力笑聲爽朗:“比如,社區警務隊有了4G圖傳巡邏車,每組巡邏民警都配備了移動警務終端和350兆無線通信系統,市局指揮中心可實時調取巡邏線路、車輛軌跡、行進速度等,當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后,能第一時間指令就近巡區前往處警,3分鐘內即可到達現場,5分鐘內即可集結附近3~5個巡區警力增援!”
刑事技術水平,更是直觀體現著一個地區刑偵工作的實力。2013年之前,長春刑事技術建設底子薄,欠賬多,設備落后,沒有一個刑事技術實驗室通過國家認可,司法鑒定結論只在系統內部承認,基本屬于“無照行醫”。如今,該市公安局在刑事技術建設上的投入累計達到8500萬元,迅速磨礪了打擊犯罪的“尖刀利刃”。
新建國內一流的物證鑒定中心、視頻研判中心,即為其中“重頭戲”。移步其間,各種先進儀器和設施默默發散出一種令人敬畏的光,“以前的痕跡提取、物證分析、理化檢驗等很多手段都已經淘汰,取而代之的完全是現代高科技,因工作效率、結論準確率、鑒定條件等多方面得到跨越式發展,我們屢破大要案件。”中心DNA實驗室主任馮震告訴記者,如今,這里DNA、痕檢、理化、法醫、影像、文檢、電子物證7個實驗室均達到國家重點實驗室標準,出具的鑒定文書已獲48個國家和地區鑒定機構互認。
與此同時,長春公安還與銀監、通信部門密切協作,建設了一流反電詐中心,引進詐騙電話監測、銀行卡干擾、電話追呼等專業系統,實時阻斷電話詐騙活動,借助這些“鋒芒利器”,迄今共攔截被騙資金1780萬元,為群眾避免經濟損失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