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省區市8580億養老金已委托投資
到賬6050億元;降低社保費率去年為企業減少成本1840億元
昨日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該部發言人盧愛紅介紹,截至2018年底,累計已有17個省區市委托投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8580億元,已經到賬的資金達到6050億元。
對于社會關注的降低社保費率減輕企業負擔一事,盧愛紅表示,社保費率的調整,在2018年全年為企業降低成本1840億元。今年將繼續研究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
今年有望再降社會保險費率
降低企業個人社保費率,減輕企業負擔,去年一直備受社會關注。2018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社保降費率的最新政策:原定實施至2019年的現有政策——用人單位和職工失業保險繳費比例總和從3%階段性降至1%,將在2019年4月底到期后繼續延續實施。這是自2015年來,國務院連續三年第五次公布社保降費率的政策。
昨日,盧愛紅介紹,2018年,我國繼續實施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階段性降費率政策,全年為企業降低成本1840億元。同時,盧愛紅表示,下一步還將研究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這也意味著,今年社保費率有望繼續下調。
降低社保費率的政策實施以來,是否影響了社保基金的總量,對社保待遇的發放有無影響?人社部副部長游鈞明確表示,階段性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的地區是有條件的,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9個月以上,基金的支撐能力有保障。
“經過測算,養老保險基金費率降低1個百分點,絕大部分地區還是能夠當期收大于支,少數收不抵支的可以利用累計的結余來調劑。”游鈞表示。
對于降費率是否影響待遇的問題,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表示,降費率決不影響社保待遇。“降費率不能‘摁下葫蘆起了瓢’,未來隨著經濟發展以及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成本的變化,各項社保待遇還將逐步提高。”
對于社保基金的支撐能力,盧愛紅昨日介紹,截至2018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全年三項基金總收入已達5.6萬億元。同時,人社部將積極推進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增強社保基金支撐能力。
773億居民養老金已開展投資
關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情況,盧愛紅昨日介紹,委托投資、到賬資金都有比較大的增加,特別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工作已經取得了實效。
據他介紹,2018年全年,委托投資的省份和基金委托規模都進一步擴大,截至2018年底,累計已有17個省區市委托投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8580億元,已經到賬的資金達到6050億元。
記者獲悉,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北京、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廣西、重慶、云南、西藏、陜西、甘肅等地開展了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工作。
養老金投資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按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規定,養老基金限于境內投資。投資范圍包括:銀行存款,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國債,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債券,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金融債、企業(公司)債、地方政府債券、可轉換債(含分離交易可轉換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債券回購;養老金產品,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股權,股指期貨,國債期貨。
“拓寬基金來源,減輕企業和財政負擔”是養老金投資的初衷。去年,除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外,據盧愛紅介紹,上述17個省區市里有9個啟動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投資,合同金額是773億元。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投資要求合理進行資產配置,明確只能在境內投資,同時嚴格控制投資產品的種類,主要是投資一些比較成熟的品種。同時,投資機構和受托機構分別按管理費的20%和年度投資收益的1%來建立風險準備金,專項用于彌補養老基金投資發生的虧損。
68萬戶企業已享穩崗補貼197.7億
就業是民生之本。昨日,盧愛紅介紹,2018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年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降至近年來的低位。
去年,國家專門出臺了失業保險援企穩崗相關舉措。對于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以返還其上一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其中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的,加大返還力度。
“在推進這項工作中,我們加大了對去產能企業的支持力度。”盧愛紅介紹,去年全年共有68.1萬戶企業享受到了197.7億元的穩崗補貼,惠及職工6445萬人。
在勞動者技能提升方面,盧愛紅介紹,“技能強則崗位穩”,對參保職工,在崗的時候利用各種條件參加培訓,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給予1000元至2000元的技能提升補貼。去年全年有61.4萬人次領取了技能提升補貼9.8億元。“政策的實施,為推動穩定企業崗位發揮了積極作用,也激發了參保職工學技能的熱情,提高了職工的就業能力。”盧愛紅說。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就業指標仍然比較好,這是為什么?盧愛紅昨日解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這是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基礎。同時,去年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
盧愛紅介紹,今年將拓寬就業渠道,統籌做好去產能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等各類群體就業。同時全面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面向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去產能企業職工、貧困勞動力等重點人群的職業培訓行動計劃。
■ 看點
勞監機構春節24小時受理農民工欠薪投訴
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方面,人社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查處欠薪違法案件8.6萬件,為168.9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160.4億元。
盧愛紅表示,下一步將強化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執法,及時糾正欠薪問題和消除欠薪隱患。依法嚴厲查處欠薪違法犯罪行為,加大重大欠薪違法行為社會公布和“黑名單”管理力度,加強欠薪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推進企業工資支付保障立法工作。
春節是農民工工資支付的關鍵時期,據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介紹,人社部會同解決企業工資拖欠問題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去年10月份就下發通知,部署各地從去年11月1日開始一直到春節前,開展為期百日的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執法行動。
邱小平介紹,各地區及其有關部門,以工程建設領域和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飲服務等行業為重點,組織力量集中開展排查,全面查清這些重點行業的欠薪問題和欠薪隱患。暢通農民工投訴舉報渠道,實行勞動保障監察機構24小時值班制度和首問責任制,對農民工舉報投訴的拖欠單位的案件及時受理。對通過排查發現的或者通過舉報投訴平臺受理的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督促用人單位采取有力措施,限時解決。
“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因為拖欠工程款導致的欠薪問題,督促地方政府立即優先清償農民工工資。對其他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也要責令他們在春節前限時解決。經責令支付逾期不解決的,將依法從重處罰。符合列入欠薪‘黑名單’的,做到應列盡列;涉嫌犯罪的,將及時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邱小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