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刷票房刷好評的作弊者實施信用懲戒
信譽透支市場拒絕流量明星 專家建議
編者按
在演藝圈,有句話引用率極高,那就是茨威格所說的“那時候她還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眼下,用這句話來形容正在走向貶值的流量明星,正合適。近幾年來,由流量明星引發的話題始終占據各種熱搜。在我國全面加強誠信建設的今天,流量明星及其引發的數據造假等問題,正在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并遭到各方的抵制。2018年,因刷榜造假而失信,因反復透支而失效,流量藝人正在被市場與觀眾拒絕。對那些習慣于享受虛擬流量堆出紅利泡沫的明星而言,貶值才剛剛開始。
本報記者 張維
2018年,于中國影視業而言,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有人將其稱為“多事之年”,從范冰冰偷稅8個多億元引發補稅大潮,到流量明星片酬被限、參與節目被控,再到刷量刷榜刷單造假等被密集曝光等,無一不在影視業掀起巨大的風波。
但“失望之冬”的另一面又是“希望之春”,這一年,影視業“陰陽合同”被重罰,偷稅漏稅遭遏制,“流量明星+數據水分”的營銷模式走向失靈,規則在重建,剛性約束在增強,行業生態趨于健康發展的新氣象正一一呈現出來。
那個對粉絲經濟異常狂熱、流量明星靠數據造假發家的市場正在成為過去。多位專家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監管部門應當繼續加大執法查處的力度,并對作弊者實施信用懲戒。
環環相扣的造假
流量與數據,天然就是互聯網的用詞。
與影視業扯上關系,正是因為冠以“注意力經濟”標簽的互聯網,
上接第一版 與影視業中的明星效應,太容易一拍即合了。加之看重經濟利益的資本力量助推,越來越多的明星注重于經營自己在互聯網上的數據,以其為自身價值尤其是商業價值的最好證明。
“流量明星”的概念與現象順勢而生——他們在觀眾尤其是年輕群體中享有超高人氣和大批粉絲,能夠吸引網絡流量,備受市場追捧,占據一線商業資源。
粉絲經濟無疑是流量明星現象出現的第一推手。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毫不諱言對“腦殘粉”的擔憂:“我們在國外很少看到‘洗腦式宗教式的追星’,但這一問題在當下的中國非常嚴重。他們有專門的團隊組織,有口號,有統一的行動,這是非常可怕的。”
對于這些粉絲而言,“喜歡一個劇,往往不是因為這個劇的表演如何、社會效應如何、藝術價值如何,而是因為我的愛豆主演了。‘愛豆’演的戲,誰也不能批評,粉絲們還要利用一切規則,包括去刷單刷榜、做水軍去評論、鎖定某個院線不許撤場等等,來保護‘愛豆’。而這些行為中,有的是違反道德,有的是違反法律,對內喪失的是別人尊重的價值,對外喪失的是誠信,這是一個特別嚴重的社會現象。”朱巍說。
有觀眾愛看,有關注度,還有不惜一切的“助力”,自然就有所謂“爆款”的制造動力。隨著大量熱錢的涌入,為追逐短期經濟效益,而完全依靠流量數據來選取演員的做法日益在影視圈中盛行。流量明星一時間風頭無兩,片約不斷,甚至發生一天軋幾場戲的怪象,隨之便產生了“數字小姐”“摳圖明星”“爛片之王”等各色稱號。
影視劇編劇宋方金曾于2017年“臥底”橫店,撰文揭開很多電視劇拍攝過程中的秘密:誰紅就簽誰,根本不管這個演員適不適合這個角色,有流量就行;劇本創作周期由演員檔期決定,演員明天有檔期,劇本今天就必須出來,誰管你質量好壞,演員自帶流量,就相當于自帶收視率、票房;很多演員臺詞不背、戲不搭,單獨錄各種各樣的表情,表情拍完后,剩下的就是替身的工作了;后期“萬能”,沒有同期聲、沒有實景拍攝、沒有演員到場,所有的換景、摳圖、合成、特效都靠后期制作……
造假到此并未結束,待播出時新的造假又開始了。一些播出機構在購劇合同中,將收視率與購片價格掛鉤,誘導制作機構去買收視率。
2018年9月15日,電視劇《娘道》播出期間,導演郭靖宇發布微博長文,炮轟收視率造假:有電視臺要求電視劇制作方把收視率“做”上去,否則不買劇;有制作方因為沒買收視率,結果劇集收視率太低被電視臺腰斬……令郭靖宇不能接受的是,《娘道》賣給電視臺的價格不過130萬元一集,而買收視率就要花90萬元一集。這意味著,80集的劇,他要花7200萬元專門用于購買收視率。
此外,視頻網站為了吸引更多廣告和會員,也在購買自制影視作品時以是否有流量明星出演作為重要衡量標準,或是以點擊量進行排名。在這種情況下,某網劇點擊量高達幾百億,遠超全球人口總數。
“微博熱搜”“話題榜”等專門用于刷流量的黑灰產業也應運而生,在電商平臺上隨意搜索,“總有一款適合你”。
環環相扣的造假,各方力量的合謀,使流量明星被推上了“神壇”,反過來又進一步助長了數據造假的氣焰,形成一個閉合的惡性循環。
劣幣在驅逐良幣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占領指出,票房數據、獎項、排名等直接關系到影視或音樂的制作方、明星以及經紀公司等多方的商業利益,而這些數據在很多情況下又處于信息不透明、缺乏權威第三方的狀態,加上刷單、刷榜等行為相對隱蔽、違法成本低,因此,部分相關利益主體難以抑制作弊的沖動。
除此之外,有些粉絲缺乏理性認識,盲目追星,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自發進行刷單、刷榜,而互聯網又給其提供了便利。“但是,這些行為不僅涉嫌違法,也違背基本的誠信原則。”趙占領說。
朱巍認為,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評價機制上。“我國現在對電視、藝術等相關獎項的評獎主要是靠數據化的,這也反映在我們的朋友圈里常常出現的投票上。這種評價方式看似公平,實際上特別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更多利用已有規則進行數據造假的行為。”
造假成本巨大,一如其所造成損失之巨大。且不說某片被粉絲鎖場的場次高達數萬場,使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排片受到影響,令影院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單從影視業自身的發展來看,一部影視作品甚至要拿出上百萬元購買流量,以及流量明星的天價片酬上,反而沒有多少錢可用在精良制作上,最后產出的是表面上星光熠熠實則空洞膚淺的粗糙作品。
仔細揣摩演技的實力派演員逐漸被邊緣化,無戲可演,流量明星則受到追捧,片酬跟著造假數據水漲船高,不斷飆漲。“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比比皆是。
用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衛華的話來講,“數據造假,養肥了網絡水軍產業,卻餓瘦了藝術創作。”
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院長薛晉文指出,表面上看起來在這個小圈子里實現了共贏:制片方、廣告商、平臺方和經紀公司得到了經濟利益,流量明星獲得了更多演藝資源,粉絲有了更多接觸偶像的機會,但實際上造假行為卻對誠信聲譽、評價標準等行業基礎因素構成嚴重干擾,在影視界乃至社會層面造成惡劣影響。
2018年11月的某流量藝人登上美國音樂排行榜榜首寶座事件,就凸顯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這位藝人新專輯上線短短一天時間內,就通過粉絲打榜,登上了美國iTunes榜單第一,且相關數據居然是排名第二的國際知名流行歌手Lady Gaga的數百倍,這位歌手的名字和“中國水軍”因此被推上了推特的熱搜。
“中國水軍攻克美國排行榜這種情況需要反思,它讓別人懷疑我們的智商,更懷疑中國的數據造假。”朱巍說,在此事件中,互聯網的規則被很多人搞壞了。同時,正是因為水軍和刷手的存在,讓互聯網民情和民意割裂了,互聯網水軍、各種粉絲組織,再加上自媒體矩陣,讓網絡輿情陣地混亂不堪,民意被掩蓋,虛假輿情卻層出不窮。
影視行業的數據造假所帶來的影響不止于這個領域。趙占領指出,影視行業屬于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法治經濟。票房數據、獎項、排名等方面的作弊行為,雖然短期內使部分利益主體受益,但是破壞了整個市場環境,影響到整個影視行業的聲譽,甚至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最終損害的是整個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影視行業屬于文化產業,在謀取正當商業利益的同時,也擔負著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職責和使命。作弊行為本身就有悖社會主流價值觀,靠作弊而獲得影響力的機構或明星個人,根本無法盡到其應盡的社會責任。”趙占領說。
流量在脫水退潮
趙占領認為,票房數據、獎項、排名等方面的作弊行為,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也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屬于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如果存在虛構交易行為,比如刷票房、在訂票網站刷好評,則直接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和電子商務法的規定,屬于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對此,監管部門應當加大執法查處的力度,以凈化市場環境,維護其他經營者和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除了法律懲處之外,建議對于作弊者實施信用懲戒,將嚴重違規者列入失信黑名單中。
趙占領強調,對于票房數據等應該由權威、客觀的第三方進行統計和監督,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對于各種數據、排名,社會各界也應當理性看待,其標準往往相對單一或有限,并不足以評判影視劇、音樂的質量或口碑。
朱巍也認為,要從根本上杜絕數據造假現象,就要改變評價機制,比如要避免純粹靠點擊量進行排行。
“監管方必須對影視業的粉絲助力造假現象引起重視。”朱巍指出,如果沒有特別有效的控制和監管的話,它對中國整個社會(包括影視業、互聯網、輿情陣地等)的負面影響會很大。可以對“腦殘粉”的出格言論進行處罰,對他們的一些違法活動,如鎖定院線、充當水軍刷榜等行為進行有效監管。
好在影視數據造假阻礙行業發展已是共識,業內眾多人士都曾公開發聲抵制,有的還在全國兩會形成相關提案;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目前也已宣布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告別“唯流量論”。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句出自影視劇中的話,如今正應驗在影視業自己身上。流量明星連帶數據造假的一路狂奔,在2018年終于有了戛然而止的跡象。
2018年12月2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布,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基本建成并開通試運行。這一系統可以反映影視節目、各個時段的收視情況,被看作未來的“官方收視率”。讓收視數據成為公共數據,此舉被視為根治影視數據造假的重要一步。
打擊電視劇收視率造假方面,官方也已亮劍。針對郭靖宇的爆料,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9月16日表示,已采取相關措施,并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2018年12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發文,將影視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影視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先進人物和美好事物,正確看待影視從業人員,不盲目追星。
“流量”的“脫水”與“退潮”現象也逐漸出現,很多觀眾不再單純為明星、內容甚至話題買單,而是更加看重作品的品質。2018年,流量明星的日子開始變得不太好過,他們的價值正在斷崖式下跌。
“刷”出來的流量終究是不靠譜的,當市場已開始拒絕流量明星時,誠實信用原則再次回歸統治這個領域,影視業的春天也正在到來。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說:“人類文藝發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
依靠傳播數據造假,看似能夠營造出“炙手可熱”“粉絲擁簇”的“流量明星”的繁華景象,也可能在短時期名利雙收,但這種缺乏誠信、透支信譽、疏離正途的行為終究難以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在大浪淘沙中終究要被觀眾和時代拋棄。
假數據不是真本領,唯流量不如做藝術。隨著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市場和受眾辨別能力不斷增強,曾經風頭無限的流量模式已經在走向衰落。事實證明,只有踏踏實實投入藝術創作的優秀演員,才能演繹出溫潤心靈、啟迪心智的好作品,才能生產出既有利于社會又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市場口碑雙佳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