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三大運營商能夠不斷的實施提速降費政策,可以說,工信部功不可沒:
在2016年工信部就要求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主要是對寬帶進行提速,對手機套餐、流量進行降價。
在2017年,工信部再次要求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各種低價互聯網套餐開始出現,三大運營商還取消了手機長途通話漫游費。
2018年三大運營商繼續提速降費,并取消了流量漫游費,資費套餐中的本地流量和省內流量全部轉為全國流量,且不需用戶申請,自動生效。讓流量終于實現了全國通用。
進入2019年后,工信部不僅要三大運營商將流量資費降低20%以上,還要求三大運營商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提速降費。
那么“提速降費”,你感受到了嗎?我們先來看看三家運營商目前的資費標準: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目前套餐外流量資費0.29元/M
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目前套餐外流量資費為0.3元/M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目前套餐外流量資費僅為0.03元/M
需要指出的是,為相應國家的提速降費政策,中國電信今年1月1日推出了套餐外流量資費下調的政策:由原先的0.3元/M下調至現在的0.03元/M。也就是說此次套餐外流量資費的下調幅度高達90%。
這樣算下來,中國移動用戶如果流量不小心超出套餐外100M的話,最低要收費10元,中國聯通用戶則最低要收費30元,而中國電信用戶同樣超出100M,只需要3元!中國電信的讓利程度可見一斑。
毫無疑問,自從提速降費以來,三大運營商都制定了不同程度的讓利措施,不過這其中還得屬中國電信表現得最為積極賣力了。
當然此后,提速降費的力度還會繼續加大。日前,工信部在新聞發布會上不僅分享了近幾年網絡提速降費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時提前劇透了今年網絡提速降費還有哪些大動作?
關于提速降費取得的3項成效:
1、網絡能力顯著增強;
光網城市全國全面建成,超過100個城市部署了G比特,也就是1000M寬帶接入網的試點,行政村通用寬帶的比例達到了98%。建成4G基站是376萬個,4G網絡覆蓋水平在全球是領先的。
2、網絡速率大幅度提升;
2014年底開始啟動提速降費工作的時候,光纖覆蓋率為34%,到今年3月底已達到91%,4G用戶從不足8%到現在的75.4%,這個比例占據了全球各個國家的前列。而百兆以上的用戶比例現在占73.7%,100M的家庭寬帶,已經成為老百姓的主流選擇。另外,2014年底固定寬帶用戶平均下載速率是4.2Mbps,今天是28Mbps。4G的平均下載速率達到22Mbps,從這兩個數看,用戶體驗明顯改善。
3、資費水平持續降低。
自取消長途漫游費和流量漫游費以來,實現了手機上網流量等平均資費的大大降低。原先1G比特139元,去年底平均測算下來1G比特8.5元,固定寬帶的平均資費原來是每戶每兆5.9元/月,現在是0.31元/月。據不完全統計數字,用戶月均移動流量使用量(DOU)已超過7GB,去年年底剛剛過6G。而2014年的時候才200M。
今年網絡提速降費還有哪些大動作?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表示,2019年,工信部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部署,繼續聯合國資委開展專項行動。重點圍繞著“雙G雙提、同網同速、精準降費”三大目標來推進網絡提速降費。
主要舉措包括:
一是加快千兆網建設。不論是固定網絡還是移動網絡,大力推動千兆網絡,準備在超過300個城市部署千兆寬帶網絡,爭取網絡用戶覆蓋能力達到2000萬。剛才我們提到5G,5G其中一個優點就是能夠達到千兆,這樣無論固定網還是移動網,我們都能夠提供千兆能力。
二是組織新一輪電信普通服務試點推動工作,推動行政村的4G和光纖覆蓋率雙雙超過98%。
三是著力提升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絡能力。聯合教育部開展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實現全國中小學寬帶網絡接入率達到97%以上,具備百兆接入能力。結合遠程醫療的需求,面向縣級以上醫院和醫聯體逐步推動專網覆蓋。
四是推動開展精準降費。確保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的“中小企業寬帶資費降低15%”,“移動流量平均資費降低20%以上”,這兩個量化指標基礎上,進一步推動電信企業面向脫貧攻堅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精準施策,推出更多更優惠的特色產品。
五是推動規范套餐設置。要求電信企業進一步優化精簡資費套餐,嚴查企業資費營銷違規行為,2019年在售套餐數量較2018年底減少15%。
六是完善政策支持。推動地方政府在規劃統籌、寬帶進入、信息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特別是“寬帶中國”示范城市、信息消費示范城市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結合在推動過程當中的問題,大力推動改善通信設施進場難的突出問題,把通信這件事情給老百姓做好。
很顯然,隨著5G時代的即將到來,工信部要求進一步加大提速降費力度,不僅對明年將試用的5G網絡流量資費起了一個定費標準參考,而且也意味著5G時代的流量應該不會出現“天價”資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