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銀保監會官網披露,上半年銀保監會及各地銀保監局共開出罰單379張,合計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及相關涉事責任人共處罰金達6260萬元。
由于過去在體制上存在監管缺位,中國保險業在市、縣兩個區域基本處于監管真空狀態,只有保險行業協會在發揮自律作用,但無法對保險市場亂象起到明顯的遏制作用,導致保險機構與保險消費者之間的矛盾發展到相當尖銳的程度。
銀保監會成立后,掀起“嚴監管”風暴,對保險市場亂象進行了“刮骨療毒”。數據顯示,僅2018年,監管機構就對全國保險系統開出1450張罰單,罰金達2.41億元。2019年上半年剛過,銀保監會再次交出處罰成績單,既表明了監管部門重典治亂的決心沒變,也反映出當前保險市場存在的亂象仍不可小覷,有些保險問題已成為“頑疾”,需要“開刀”清除才能有效治理。
從此次各地銀保監機構對保險機構所開罰單的原因看,不少保險機構存在違規展業、銷售誤導、虛列費用、虛假宣傳、虛假理賠、虛構保險中介業務、牟取不正當利益、產品不符合監管規定等問題,這是國內保險市場亂象的一個基本縮影。
盡管近兩年監管機構開展整治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銀行業、保險業的亂象成因復雜,整治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等特點,監管部門對保險市場的監管絲毫不能松懈,尤其需要在力度、強度、廣度和深度上做足文章。
首先應加大監管力度。在銀保監會各分支機構組建完備后,可把專業綜合素質高、責任性強的年輕人充實到保險監管部門,專門實施對市、縣兩塊保險市場的監管,及時建立全覆蓋監管網絡,徹底消除監管盲區,使監管的威力和能量能輻射到保險市場每個角落,使所有保險展業機構的行為都能受到有效約束,讓保險消費者感受到安全。
其次,提高監管強度。在銀保監機構全面履行保險監管職能之后,對所有保險機構各類業務進行全面梳理。根據目前保險消費者反映保險問題的強烈區域、敏感區域、復發區域、重點業務區域,實施更強大、更專業的監管,通過提高監管強度將保險市場的全部問題都擠壓出來,讓其暴露在監管“利劍”之下,讓所有的保險業務能在“陽光”下運行。
第三,拓展監管廣度。銀保監會基層機構在履行監管職責時,應摸清保險機構的底數,對保險機構合規性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和嚴肅整頓,尤其要嚴把保險機構資質審核關,將一切沒有正規經營手續或牌照而進入保險市場展業的機構驅逐出保險市場,推動保險業監管由表及里實質性推進,由“追求市場秩序”向“逐步解決保險消費者利益訴求”推進,凈化保險市場環境,推動保險市場健康發展。
第四,延伸監管深度。銀保監機構在強化保險業務監管的基礎上,從基本保險業務入手,將監管向縱深延伸,向財務監管、風險內控、保險機構制度建設等方面全方位推進,建立立體社會保險監管體系,實現監管機構、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管的有機結合;提高保險監管的靈敏度和及時性,消除監管“馬后炮”現象,將保險機構所有行為都納入有效監管范圍,推動保險機構增強合規經營的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