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茅海跨海通道 擬2024年底通車
首次發布環評信息公告 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文生)記者昨天從江門市交通運輸局獲悉,黃茅海跨海通道。公告顯示,黃茅海項目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km/h;建設期為4年,預計2024年底竣工通車。公告明確了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具體走向。
黃茅海跨海通道
具體建設設計
據了解,黃茅海跨海通道共設置17座橋梁,其中技術復雜特大橋2座、大中橋15座、通道3道、隧道2座、互通立交4處、服務區1處。
該項目起點在珠海市平沙社區與鶴高高速順接,向西經過擬建濕地公園南側,跨越崖門口黃茅海水域,依次跨越崖門出海航道東東航道、東航道、西航道,至臺山赤溪鎮福良村,再向西經過月灣村,經豬乸潭水庫北側,設兩座隧道分別穿越獅山、雞山,經鯉魚水庫西側,終點于臺山斗山鎮中和村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對接新臺高速,路線全長29.93千米。
黃茅海跨海通道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設計速度100km/h,路基寬度33.5m, 遠景交通量46380(2043年)Pcu/d。
黃茅海跨海通道總用地面積為陸地1765.7畝,海域78.9765 公頃。其中設置橋梁總長 24430m/17 座,其中技術復雜特大橋3640m/2座,大中橋 20790m/15 座,通道 3 道,隧道 2085m/2 座,互通立交 4 處,服務區 1 處。
橋梁工程中,D線跨越崖門出海東東航道、東航道、西航道,通航凈空分別為500×53m(斜交約80度)、507×56m(斜交約70度)、261×40m(斜交約108 度)。
交叉工程有高欄港互通(K0+400)、赤溪東互通(K18+850)、赤溪西互通(K26+075)、中和互通(K29+930)。
主要控制點包括鶴高高速、高欄港高速、廣珠鐵路、崖門出海東東航道、東航道和西航道、豬乸潭水庫水源保護區、新臺高速。
意義:打通珠西交通格局的一個突破口
據了解,黃茅海大橋是打通珠西交通格局的一個突破口。黃茅海大橋與西部沿海、沈海高速和規劃建設的斗恩高速、開春高速、陽春至信宜高速公路相接后,能夠構筑起粵港澳大灣區南部沿海與粵西、廣西及大西南等地區聯系的快速通道。
另外,大橋將拉近江門等地與珠海的距離,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后,將與已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黃埔大橋、南沙大橋,建設中的深中通道,以及正在進行前期籌建的蓮花山過江通道等,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跨江通道。
按照規劃,黃茅海通道東連港珠澳大橋,西接西部沿海高速,向西呈發散狀輻射開平、臺山、恩平、陽春等地,建成后將形成香港—珠海—江門—粵西大通道。預計澳門至江門廣海灣縮短里程18公里,珠海高欄港經濟區至江門廣海灣縮短里程30公里。
黃茅海通道建成后,將實現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和沿海地區輻射,打造新的增長極,對有效促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強化珠海橫琴自貿片區、高欄港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聯動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功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