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通過優化制度、完善政策、創新方式,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體系,完善全流程監督管理,凈化市場環境和醫療服務執業環境,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值醫用耗材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形成高值醫用耗材質量可靠、流通快捷、價格合理、使用規范的治理格局,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人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進一步減輕。
《方案》提出,要聚焦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等重點問題推進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高值醫用耗材虛高價格;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嚴控高值醫用耗材不合理使用。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針對政策的發布,一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帶金銷售不僅發生在藥品銷售環節,也發生在醫療器械、耗材等環節。高值耗材價格浮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醫負擔,這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重視。“未來,高值耗材降價已經是大勢所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直指擠出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水分。
例如,《方案》要求,加強規范化管理,明確以單價和資源消耗占比相對較高的高值醫用耗材作為重點治理對象;實行醫保準入和目錄動態調整,逐步實施醫保準入價格談判,建立產品企業報告制度;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采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采購;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實施“零差率”銷售;研究制定醫保支付政策,科學確定醫保支付標準并進行動態調整。
“4+7帶量采購之后,集中采購已經成為降價的重要手段。”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除了從價格上進行改革外,《方案》還要求嚴格醫療衛生行業管理責任落實,加強相關手術管理,完善醫療機構自我管理,加強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管理,將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情況納入醫保服務協議內容,完善智能審核,建立“黑名單”制度。
此外,《方案》還要求,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例如,強化流通管理,公立醫療機構要建立配送遴選機制,鼓勵各地通過“兩票制”等方式減少流通環節;加強公立醫療機構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強化部門聯動加大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
針對高值耗材治理一事,有分析人士認為,高值醫用耗材行業短期或面臨產品降價壓力,長期看,進口替代和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