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年已開出近9000萬罰單!百度、蘇寧、銀聯在列
7個月,63張罰單,45家機構,罰沒近9000萬。
中國支付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央行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已開出63張罰單,涉及45家公司,罰沒總額約8936萬元。其中,7月12日,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后稱環迅支付)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領受“天價”罰單,合計被處罰約5939萬元。
5家支付機構“吃”百萬級罰單
從罰沒總額來看,2019年以來,累計有5家第三方機構被央行開出百萬級別的罰單,分別是環迅支付、匯潮支付、隨行支付、易聯支付和網銀在線。
7月12日,央行開出支付業史上最高金額罰單,環迅支付合計被處罰近6000萬元。據公開資料,此次近6000萬元的“天價”罰單并不是環迅支付收到的第一張罰單。環迅支付自2016年獲得續展以來,前后因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支付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違反支付業務規定等被央行累計處罰5次,合計處罰金額高達6145萬元。
5月7日,匯潮支付因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未按照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原因,合計被處以630萬元罰款。
隨行支付有限公司僅在上半年就被罰了兩次,合計處以718萬元罰款。3月1日,隨行支付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照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或者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假名賬戶等違法行為,被開出590萬罰單。不到兩個月,其又因違反有關反洗錢規定的行為,被處以罰款128萬元。
此外,易聯支付和網銀在線也因違反支付結算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等行為,被分別處罰350萬元、178萬元。
百度、京東、銀聯、平安、蘇寧等巨頭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第三方支付機構罰單里,不乏百度、銀聯、蘇寧等巨頭。
5月13日,百度旗下第三方支付機構百付寶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被罰3萬元。
前文提到的網銀在線實際上是京東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網銀在線成立于2003年6月,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全資控股股東是京東數科;主營業務包括互聯網支付(全國)、移動電話支付(全國)、銀行卡收單(北京市),而其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至2021年5月2日。
此外,中國銀聯旗下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也因違反支付結算規定被處罰15萬元。早在2017年,該支付公司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領了央行60余萬罰單。
廣州銀聯網絡支付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是中國銀聯旗下、銀聯商務全資控股公司,專業從事銀行卡收單及專業化服務、互聯網支付、預付卡受理等主營業務。2011年5月,公司獲得人民銀行頒發的全國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2016年8月,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
此外,蘇寧旗下易付寶網絡科技以及平安旗下的平安付電子支付也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分別被處罰4萬元、7萬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中國支付網數據梳理。
多家被“三連罰” 盛付通累計收11張罰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北京海科融通、福建國通星驛、付臨門支付、盛付通、深圳瑞銀信、銀盛支付等6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被“三連罰”。
相比環迅支付等機構,盛付通近幾年被罰金額雖然不高,次數卻很頻繁。據統計,盛付通上半年3次累計被罰99萬元;中國支付網統計數據顯示,自2014年至今盛付通已收到央行11張罰單,合計罰沒近300萬元。
根據盛付通官網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關于客戶投訴及處理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在2018年,該公司收到投訴共4422件,其中,交易類客戶投訴事件數量4039件;服務類客戶投訴事件數量為383件。其中處理完畢的客戶投訴事件率為99.71%。
公開資料顯示,盛付通成立于2008年6月份,注冊資本2.5億元,2011年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擁有全國性的線上線下支付、預付費卡支付、跨境外匯人民幣支付、小貸等支付業務牌照,是全國僅有的四家全牌照支付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