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醫保目錄撬動萬億醫藥市場 創新藥入圍“神藥”出局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醫保局了解到,我國將建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未來會將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保,對不符合條件的藥品也將及時調出目錄。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發布,讓醫藥市場再一次進入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此前受到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的20個品種“神藥”全部出局,而高達128個擬談判藥品正在排隊進入醫保目錄,創新藥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正式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下稱“目錄”),絕大部分國家基本藥物通過常規準入或被納入擬談判藥品名單,并將74個基本藥物由乙類調整為甲類。新版目錄將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惠及廣大參?;颊摺?/p>
這已是2000年我國建立醫保藥品目錄以來的第四次調整。與前三次“以增為主,只進不出”的調整不同,此次醫保目錄調整首次實現了藥品的“有進有出”,通過醫?;鹬С龅?ldquo;騰籠換鳥”,讓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被納入了醫保。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目錄調整加大了最新藥物納入的比例,堅持了“可進可出”的原則,這將改善我國藥品市場的結構,進一步提升藥品的療效和質量,對未來的醫藥市場是一個利好,有利于我國醫藥市場向著良性競爭的方向發展。
同時,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醫保局了解到,我國將建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未來會將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保,對不符合條件的藥品也將及時調出目錄。目前,相關政策文件正在制定過程中,國家醫保局正在努力加快進度,爭取早日出臺。
優化醫?;鹬С鼋Y構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詹積富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此次由國家醫保局主導的目錄調整,打破了此前醫保目錄制定“只進不出”的潛規則,敢于向浪費醫?;鸷桶傩蔗t藥費的那些“神藥”開刀,醫?;?ldquo;騰籠換鳥”讓有限的醫?;鸾o百姓帶來更大的健康效益。
本次藥品目錄調整是國家醫保局成立后首次全面調整,也是自2000年第一版藥品目錄以來對原有目錄品種的一次全面梳理。我國曾在2004年、2009年和2017年對醫保目錄進行修訂,納入醫保目錄藥品品種數量從2000年的1500種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2588種(含2017、2018年兩次談判準入藥品)。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從常規準入的品種看,此次調整前后藥品數量變化不大,但藥品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
本次發布的常規準入部分共2643個藥品,包括西藥1322個、中成藥1321個(含民族藥93個);中藥飲片采用準入法管理,共納入有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892個,地方可根據本地實際按程序增補;目錄中收載西藥甲類藥品398個,中成藥甲類藥品242個。與2017年版相比,有74個基本藥物由乙類調整為甲類,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具體來看,新增進入醫保目錄的品種有吡格列酮二甲雙胍(華東醫藥)、他扎羅汀(華邦制藥)、阿比多爾(石藥集團)等。
此次調整的亮點之一是將150個品種藥品調出了目錄,這些藥品主要是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文號的藥品及臨床價值不高、濫用明顯、有更好替代的藥品。除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文號的藥品外,共調出79個品種。其中,今年6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中的20種藥品全部被調出。
招商證券最新研報稱,過去醫保目錄整體寬松,調出的藥品一般都是很少使用的藥品,新版目錄直接將國家重點監控目錄藥品調出支付范圍,打擊輔助用藥,表明國家醫保局限制無效輔助用藥占用醫?;鸬臎Q心。
聯訊證券的研報也表示,將目錄中“萬金油式”藥品占用的醫保資源釋放出來,填入更多真正治病救命的藥品種,才能體現基本醫療保障的本來意義。
據媒體統計,首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所包括的20個大品種共涉及172家企業,其中不乏石藥集團、齊魯制藥、步長制藥、揚子江藥業等國內知名藥企,總的市場規模約500億元。
此外,評審專家還對目錄內部分易濫用的藥品進一步加強了限定支付管理,主要是抗生素、營養制劑、中藥注射劑等。
此外,經過專家評審,確定了128個擬談判藥品,均為臨床價值較高但價格相對較貴的獨家產品。這些藥品的治療領域主要涉及癌癥、罕見病等重大疾病,丙肝、乙肝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等。許多產品都是近幾年國家藥監局批準的新藥,亦包括國內重大創新藥品。下一步將在確認企業的談判意向后,按相關程序組織開展談判,將談判成功的納入目錄。
聯訊證券建議關注談判目錄品種,尤其是大品種方面臨床價值較高但價格昂貴的藥品,通過藥價談判,納入醫保目錄之后,能迅速獲得全國范圍的患者群體,并能顯著提升患者藥品的可及性,實現以量補價式的銷售迅速放量。
禁止地方增補目錄切斷尋租
此次新版目錄調整明確了地方權限,要求各地應嚴格執行藥品目錄,不得自行制定目錄或用變通的方法增加目錄內藥品,也不得自行調整目錄內藥品的限定支付范圍。
文件規定,對于原省級藥品目錄內按規定調增的乙類藥品,應在3年內逐步消化。消化過程中,各省應優先將納入國家重點監控范圍的藥品調整出支付范圍。
朱銘來表示,建立全國標準是一件好事,減少了藥企的交易成本。過去藥企進不了國家目錄,就會去地方“做工作”,很容易產生經濟問題,同時也增加了藥企的交易成本。
一位地方醫保局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取消地方對目錄的增補空間,操作層面完全堵住地方利用增補目錄機會實現權力尋租的機會。國家統一藥品目錄,利于醫保統籌層次逐步提升、利于老百姓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利于藥品集中招采與管控、更好實現醫保戰略性購買的功能等。
這位負責人也表示,基本醫保的普遍性與特殊疾病的特異性、健康狀況與疾病譜的動態變化、藥品研發與使用情況都決定了藥品目錄需階段性調整。取消地方對目錄的增補空間實際上對地方性疾病進醫保目錄需求會形成了小許影響,此類需求目前看有且只能由醫療救助來滿足,而之前相對較低的醫療救助水平能否真能滿足社會需要仍需觀察。
招商證券研報稱,禁止地方增補目錄,切斷了藥企曲線進入醫保的方案。過去藥企通過地方增補醫保目錄,曲線醫保報銷的方案被終止,相關藥企受到影響比較大。
出局者或將放棄生產
新版醫保目錄現身后,醫藥板塊的臉色有紅有綠。就8月21日來看,四環醫藥(00460.HK)漲跌-3.47%、復星醫藥(600196.SH)漲跌-1.806%、康恩貝(600572.SH)漲跌-0.632%、華潤雙鶴(600062.SH)漲跌-0.228%。尤其以四環醫藥表現得更為突出,因為其7個品種因被列在衛健委健康名單中,而全部從醫保目錄出局。
對此次調出的79個品種,國家醫保局新聞發言人熊先軍表示,“從調出的品種來看,有一些是年銷售量比較大的品種,這次被調出,可能對個別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但評審意見認為,將此類藥品調出目錄,有利于為調入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騰出空間,也有利于促進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從國家醫保局發布的信息可獲悉,除了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文號的藥品外,總共調出了79個品種。而此番20個調出的品種共涉及172家企業,包括齊魯制藥、步長制藥(603858.SH)、揚子江藥業、珍寶島藥業(603567.SH)、國藥股份(600511.SH)、哈藥股份(600664.SH)、四環醫藥、復星醫藥、康恩貝、石藥集團(01093.HK)等超過20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公司。
相關數據顯示,神經保護類制劑2017年在樣本醫院的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其中包括神經節苷脂、奧拉西坦、鼠神經生長因子、依達拉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等在內的前十位產品的總銷售額約為124億元,占到市場的60%左右。而2018年,免疫調節劑和抗腫瘤藥一起已經領跑全年銷售增長率第二名,達到12%,僅次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藥的13%增長率。
“剛做完上市后臨床試驗,現在被踢出醫保目錄,以后銷量基本是無法保障,醫生和患者都不會用非醫保的藥物,所以準備放棄。另外一個產品也被調出,正在研發,即便已經投了很多費用,也準備放棄。”一位藥品研發企業負責人表示。
不過他認為,“被調出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醫保是從控費角度,把占據費用較高的藥品調出去。20個品種中,有兩個是地標升國標的產品,其他產品都是治療性品種。以后如果覺得需要,還可以再調進來,這個目錄現在是動態的。不過,每一個藥品研發都是一個科學探索的漫長而嚴謹的過程,且技術性非常專業,所以每個藥都有自己的臨床適應證和輔助作用,并不能理解為輔助用藥。”
對于此次調出,另外一位醫藥領域的專家表示,醫保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群眾在基礎用藥和重大疾病用藥方面的可及性,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讓人民病有所醫。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目錄里面的有些產品在特定疾病是有明確療效,有臨床證據支持,并進入國內外相關指南,不能只和用藥金額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