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被弱化、拍攝質量參差 鉑爵旅拍之殤
“婚紗照,去哪拍?鉑爵旅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作為這一曾被評為最洗腦魔性廣告之一的核心當事人鉑爵旅拍,近期卻因涉嫌傳銷登上熱搜。而在其官方微博發布公開回應相關情況后,9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微博上又有多位消費者對鉑爵旅拍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進行了投訴。這些消費者紛紛表示自己在款項付清后卻收到了粗制濫造的修片產品,還有消費者稱鉑爵旅拍工作人員在拍攝中直接用自己的手機操作“刷單”。在業內看來,旅拍作為在旅游、婚紗攝影兩大市場夾縫中生存的新行業,確實處于快速增長階段,被很多年輕消費者所推崇,然而,目前市場上的旅拍產品大多數沒有形成“旅游+拍攝”的成熟模式,旅的環節被大大弱化,只剩下異地拍攝這一內容,因此,旅拍企業本質上仍是一家攝影公司,旅游部分并沒有為營收做出太大貢獻,而且海外拍攝風險、成本往往要高于國內很多,因此可能才會導致旅拍企業只能靠刷單、內購等非正常手段獲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風波不斷的鉑爵旅拍,這次又接連遭遇了“傳銷門”、“質量門”事件,深陷負面輿論的旋渦中難以自拔。
據悉,日前有一位自稱鉑爵旅拍的前員工在網上公開表示,該企業強制要求非營銷員工參加營銷活動,完不成業績就要扣錢。根據該前員工所述,實際到場參與“培訓”的鉑爵旅拍員工有1800人左右,所有參會員工都要繳納300元,而這筆資金作為獎金池將獎勵給優秀員工。對此,鉑濤旅拍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封“致全體員工的信”回應稱,公司近期舉辦了一場員工拼購會,但由于考慮不周,采取了一些激進的激勵措施,當天收取的活動費將全部返還。在這封公開信中,鉑爵旅拍還明確表示講配合相關部門對此次活動的檢查。當北京商報記者就此想進一步詢問檢查進展等最新情況時,鉑爵旅拍董秘戴火輪只表示一切以公告為主。
然而,隨著事件持續發酵,社會上對于伯爵旅行的“差評”并沒有因其通過公開信道歉而停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9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除了被疑涉嫌傳銷外,鉑爵旅拍還被消費者集中“吐槽”存在拍攝質量差、付款后無售后等問題。一位消費者表示,自己在鉑爵旅拍購買了近萬元的旅拍產品,但出片后,不僅最基本的胸貼、打底褲都沒有修掉,而且自己的臉部、手部還出現了變形的情況,當自己向客服提出繼續修圖的要求后,還被多次“拖延”,“最后不了了之,我們就只能自認倒霉了。”該消費者表示。
無獨有偶,在上述消費者公開了自己的經歷后,也有多位網友表示自己也曾被鉑爵旅拍“坑”過。網友“董懷念”就稱自己在拍婚紗照的時候,也出現了修圖問題,最后只能要求鉑爵旅拍每一張再修一遍;還有消費者表示,去年購買鉑爵旅拍產品到廈門拍攝的時候,好評都是工作人員直接用自己的手機操作的,選片的時候押金甚至差點沒退回來。
“槽點”背后的管理漏洞
公開信息顯示,鉑爵旅拍的全稱為“鉑爵旅拍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31日,法定代表人為許春盛,注冊資本5012.5萬元。面對鉑爵旅拍的各種“槽點”,業界有觀點認為,這折射出該企業內部質量管理、產品管理和人員管理體系尚存明顯的不完善之處。
在知乎一篇有關吐槽鉑爵旅拍的帖子中,有網友稱,自己隨鉑爵旅拍拍攝婚紗照的時候,從該公司的化妝師小婉處了解到,公司配備的化妝品、裝飾都非常簡陋,所有新娘的耳環等裝飾都是各化妝師自己購買的,而且作為新人也沒有“五險一金”。還有已經從鉑爵旅拍離職的網友VVV透露,自己在該公司上了24天班,只拿到了400元工資;有的人還稱自己的朋友明明是在鉑爵旅拍擔任化妝師的職務,卻每個月都要求要拉到一定數量的意向客戶,沒有完成就要被扣幾百元。此外,在一篇“回帖”中,曾在鉑爵旅拍實習過的某網友還稱,鉑爵旅拍對于正式員工要求苛刻到“令人發指”,每天修片數量至少要達到100張,如果沒有達標當周就要扣50元,如果修完備返重修還要被扣50-500元不等。
與此同時,鉑爵的產品管理、質量管理同樣備受質疑。一則微博上被熱傳的視頻中,就有一位被標注為“鉑爵旅拍員工”的人就透露,公司內部將旅拍后要求退款等“麻煩”的客人叫做“C客”,對于這類客人,公司采取的對待方式是“能拖就拖”,拖不了再退。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還發現,一位網友提供的截圖中,鉑爵旅拍網絡銷售部“冠軍隊隊長”賴玉娣明確表示:“如果說鉑爵的品質輸過誰,那投訴率最高的就是數碼部。”就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數碼部可以說是旅拍公司的核心技術團隊之一,如果這一部門投訴率高企,可見企業對其主要業務、產品質量把控存在一定的問題。
模式尚未成熟
實際上,作為我國旅游市場新興的產品類型,旅拍的“躥紅”速度之快確實讓不少旅游企業都為之措手不及。“在這一過程中,正經歷商業攝影市場不景區的攝影公司就開始轉行做起了旅拍。”有資深旅拍攝影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但不可否認,在這一過程中,確實存在經營水平、產品質量、管理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而戴火輪也在回復北京商報記者時表示,旅拍是近幾年剛興起的新門類,整個行業格局處于高度分散的狀態。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旅拍并沒有找到一個成熟且規范的發展模式。”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表示,旅拍顧名思義就是“旅行+拍照”,但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旅拍產品都處于“只拍不旅”的狀態。而上述旅拍攝影師也直言,現階段,行業內的旅拍工作室、企業,基本都是換個地方“拍外景”,并不涉及旅游相關業務,即使有也只是簡單的包車、拍攝地點門票等,“然而,旅拍尤其是需求集中的境外旅拍風險、成本均較高,旅拍企業利潤空間非常有限,如果不能通過開展相結合的旅游服務反哺拍攝環節,是很難良性發展的,最終,只能淪落通過刷單、內購這種手段獲利。”
今年1月,3名中國游客因在泰國清邁旅拍被逮捕的消息就讓人們開始重新正視起了旅拍這個游走在灰色地帶的新行業的合法性。資深經濟律師郭哲直言,隨著我國出境游人數逐漸增加,旅拍迅速成為旅游行業的新商機,但大量持旅游簽證前往目的地國家提供相關服務的個人、團隊和企業,可能明顯影響了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相關行業的收入以及相關企業的生意,被監管也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如果從事旅拍的人員,申請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工作簽證,就會被認定為稅務居民,任何收入都需要在當地進行申報、繳稅,而這對于大多數提供這項服務的個人、團隊和企業來說,旅拍的成本確實會大大提高。”
對此,王興斌表示,目前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旅拍這一業態在行業融合的過程中確實會產生新的管理盲區,國內旅游和商業攝影的主管部門,亟需盡快溝通、制定相應的辦法對此進行規范,避免企業只能通過“打擦邊球”的形式開展業務,相應企業需要具備哪些資質也要盡快明確。“可以看出,隨著旅拍需求加速釋放,未來國內可能會出現專門針對這一市場的細分、專業旅游機構,就像現在研學旅游一樣,而短期內,為降低成本、違法風險,攝影和旅游企業還是盡量避免盲目跨界,尋找專業的服務商合作更為穩妥。”王興斌表示。此外,上述資深攝影師也表示,由于商業攝影企業、工作室大多在旅游上沒有經驗,資源也不充足,服務不夠專業,未來要想增加服務中的旅游產品比重,還需盡快從這個角度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