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8時25分,交通執法人員在本市定安路附近查獲一輛車牌尾號為1563的滬牌非法客運車輛,經查,該車為注冊在滴滴平臺不具備資質的非法網約車。
交通執法部門據此以“未取得經營許可的網約車平臺為不具備營運資格的駕駛員或車輛提供召車信息服務”對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進行處罰。據統計,9月3日,全市共查處注冊在滴滴平臺的無資質網約車23輛。
面對不斷加碼的處罰,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不但沒有落實監管要求進行整改,反而又被曝出逃避監管的新手段——“外省注冊、本市接單”。
近期,交通執法部門發現部分本市號牌無資質車輛到外省市進行注冊以規避本市注冊時的雙證審查要求。“注冊”完成后,在本市“接單運營”。在“注冊”過程中,既無需進行線下驗車,也無需進行駕駛員背景審查,安全風險極大。
針對該情況,市交通委執法總隊于9月2日緊急約談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要求公司全面梳理平臺內“外省注冊、本市接單”的無資質網約車并停止派單。
但公司負責人表示:系統后臺注冊日志只保存1個月,只能查詢和梳理到1個月內注冊的車輛情況,無法全面梳理清退外省市注冊車輛。而針對全面梳理報送平臺內不合規車輛清冊并清退不合規車輛的要求,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至今仍表示無法提供清冊,同時也無明確的清退舉措。
市交通委執法總隊對“滴滴出行”開具行政處罰決定書↑
據悉,本市交通執法部門正逐步推廣和加強“線上+線下” 執法模式,并據此進一步加密處罰頻次。在先期青浦、寶山、奉賢、金山四個區基礎上,指導更多的區交通執法部門對違法違規平臺實施處罰。
針對已依法依規處罰和聯合約談后“屢罰不改”、“拒不改正”的相關網約車平臺,交通主管部門已會同通管部門就下階段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等七部委《關于加強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事中事后聯合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啟動暫停發布、下架APP直至停止互聯網服務、停機整頓等處罰的具體流程和操作程序進行了溝通和明確。
另據了解,自今年7月份開啟第一輪網約平臺執法檢查以來(截止至9月3日),本市共對8個網約車平臺立案查處200起,其中“滴滴出行”101起,“美團打車”8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