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財經
李根山是寧夏中衛市的一名野生黃羊保護志愿者。12月17日凌晨,李根山和朋友在中衛市照壁山巡查的時候,無意中遇到一罐車在偷排廢水。
1
野保志愿者深山偶遇罐車偷排廢水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舉報人 李根山:12月17日零點十幾分的時候,看到一個罐車在倒水。當時我就問了一下司機師傅倒的是什么水,司機師傅什么話都沒說,門一拉開車就走,連后面的閥門都不關。
這輛罐車非常神秘,并沒有懸掛號牌。加上罐車司機的反應,李根山覺得此事有些蹊蹺,他和朋友隨即駕車跟隨在罐車后面。
這就是他們當時跟在罐車后面拍下的視頻,可以看到,由于沒有關閥門,車一直在流水。
舉報人李根山:跟著一直走了將近三里多,一點五公里左右。司機就停下了車,把閥門關住了。我又問師傅是什么水,師傅說是廁所里面的水。然后他就上去開上車,進了一家企業,我一看門上寫的是,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
2
寧夏中衛:生態環境局連夜介入調查
據了解,由于寧夏中衛市照壁山上有金屬礦,所以山下有多家冶金企業,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那么,這家冶金企業向山里傾倒的究竟是什么呢?李根山把拍到的視頻發到朋友圈后,當天晚上就引起了中衛市生態環境局的重視,并連夜聯系李根山一起到現場調查情況。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12月21日,記者跟隨中衛市生態環境局來到事發地,看到溝底有一些冰和白色的粉末,還有大量動物活動的痕跡,在水溝邊則有山雞、馬、狐貍的足跡。
寧夏中衛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沈軍:這邊有水,有鳥來喝水,狐貍是跟鳥來的,是小型動物跑的腳印。
據了解,這里地處荒漠,緊鄰內蒙古的阿拉善,并沒有河流和水源,水顯然是人為搬運過來的。那么這些水會不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危害呢?
12月17日晚上,也就是罐車傾倒廢水的當天,中衛市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和李根山一起到現場取樣,對這里的水進行了檢測。
寧夏中衛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沈軍:結論都是符合要求的,不超標,能夠達到污水綜合排放一級A類的標準。跟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水的一級A類標準是等同的,也達到我們國家的排放標準。它這個水基本上對環境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
那么,現場發現的白色粉末是什么呢?會不會對土壤產生影響呢?
寧夏中衛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沈軍:白色的是水體里含的氟、鈣、鎂離子、鹽之類的東西,我們統稱叫鹽堿,就是水體里面的不溶物,刨開里面就是這種情況。就跟北方燒水壺里的水垢一樣,會造成土地的鹽堿化,所以不容許它外排的。
中衛市生態環境局表示,雖然這些廢水目前沒有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但是按照國家規定,在這里排放廢水是違法的,而且長期排放會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是不可預測的。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知道偷排廢水是違法的嗎?記者來到了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在總經理辦公室里看到企業的環評審批意見。在這份報告里明確規定了工廠里廢水處理方法,并要求不能排放到廠外。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環保的要求的廢水處理,也是在我們的廠區內沖礦石,還有綠化、澆地面的粉塵這樣的用途,按要求不可以出廠。
3
明知故犯 涉事企業曾因偷排被罰
既然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十分清楚廢水不可以排到廠外,為什么還要偷排呢?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是一家冶煉硅鐵和硅錳的私營企業,有職工800多人。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循環冷卻設備,從而產生了一些工業廢水。
在該企業,記者看到一個容量超過十萬立方米的循環蓄水池,其中的水循環冷卻設備,類似汽車水箱的作用。蓄水池的水源主要來自黃河和地下水,由于北方的水硬度高,所以企業要定期清理底水,這樣就產生了廢水。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因為這個水時間長,硬度會變得很高,因為它在設備里通過高溫,水質會越來越重,所以這個水要排出去。不排出去的話,會堵塞管道,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
記者:就是水底子?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對。
記者:幾天要清理一下水底子?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這個不一定,要看具體的水的情況。
記者:通常情況下是什么樣的?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通常我們三天或者五天會去檢查,如果這個水太硬的話,看設備降溫效果不太好的時候,就會換一下。
記者:每次會有多少水出來?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這個也沒有固定的,可能一車,也可能兩車,一車三十噸。
據了解,該企業三到五天需要排出廢水三十噸到六十噸,工廠已經生產四年多,產生的廢水量非常巨大。這些廢水都去了哪里?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廢水我們會洗礦渣、沖洗廠子,大部分就在廠區內,這些綠化、灰塵都需要去覆蓋的。
記者:那天為什么又排到那個地方去了?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因為那兩天氣溫非常低,我們廠區人比較多,車也比較多,排在路面上容易結冰出事故,以前也出過這樣的事故。
記者:以前在那個地方排過沒有?
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康:沒有。因為我們內部之前被處罰過,也知道不能排放的。
企業負責人表示因為以前偷排廢水被處罰過,所以最近只向廠外排放過這一次。但是,根據排放地點的情況判斷,顯然不是一次排放形成的,那么中衛市環保部門又是怎樣認定的呢?
記者:有沒有調查清楚它排放了多少?
寧夏中衛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沈軍:到目前為止,他們廢水排放的資料沒有查到,目前我們暫時認定它偷排了30噸罐車的水。
記者了解到,該偷排事件還在調查處理當中。目前,寧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當事罐車司機和企業處理廢水負責人已經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該公司也收到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將面臨高額罰款。當地環保部門還表示,歡迎市民們積極參與環保監督工作,也會加大監管力度杜絕此類事件。
4
寧夏中衛造紙企業曾被曝環境違法行為
上個月初,有媒體報道,寧夏中衛“騰格里沙漠邊緣再現大面積污染物”,11月13日,生態環境部決定對該問題掛牌督辦,初步核查,污染物是1998年至2004年期間,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寧夏美利紙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寧夏美利紙業集團環保節能有限公司傾倒的造紙黑液。
截至11月29日,現場已累計清挖造紙廢液污染沉淀物12萬9264噸袋,14個污染地塊中9成已經清理完畢。
5
環境違法行為再現 為何又是寧夏中衛?
此次罐車傾倒廢水一事是寧夏中衛“美利紙業傾倒造紙黑液”被查后又一起荒野排污事件。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又是寧夏中衛?為何企業明知廢水不能出廠,卻依然偷排?是企業違法成本太低?還是監管部門的工作不到位?希望頻繁出現的環境違法事件能喚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環境污染治理重在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