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券商分支機構向財富管理轉型的過程中,頻頻出現“走歪路”的情形,為此,監管機構正加大力度整頓。4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各地證監局數據統計,一個月內監管部門密集向11家券商的分支機構合計下發了12張罰單,被罰券商中不乏龍頭機構。各券商主要涉及的違規行為包括異常交易,客戶資料缺失,員工代客進行賬戶操作、代客理財、違規炒股等。作為券商一線經營單位的一張名片,營業部該如何守好合規關卡,為接下來的轉型打好根基,值得市場反思。
4月17日,北京證監局披露了對于中信證券北京紫竹院路證券營業部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劍指該營業部存在的3項違規行為,包括:該營業部存在多名客戶開戶資料重要信息填寫缺失、未對高齡客戶職業信息填寫異常進行核實、同一客戶同日填寫的兩份信息登記材料內容不一致、測評打分加總錯誤導致評級結果出現偏差等問題;未按規定報告營業部負責人孫麗麗任職情況;無法提供營業場所計算機設備及對應媒介訪問控制地址(MAC地址)的登記記錄變更及歷史登記數據。
北京證監局指出,上述行為反映出該營業部內部控制不完善,決定責令營業部限期改正,營業部應當對存在的問題予以整改,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做好開戶審核、人員任免備案、客戶適當性管理工作,切實加強異常交易監控,防止營銷人員在執業過程中從事違法違規或者超越代理權限、損害客戶合法利益的行為。
而實際上,這已經是一個月內中信證券第二次因分支機構合規問題被監管“點名”。來自上海證監局3月23日披露的信息顯示,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的員工楊慧媚,向客戶推薦非中信證券發行或代銷的金融產品,且參與了部分產品的銷售過程。根據相關規定,上海證監局決定對楊慧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對于上述違規行為如何整改以及接下來如何做好分支機構內控管理防范風險,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系中信證券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在分析人士看來,中信證券一月內兩度被“敲警鐘”,與監管近期加大對券商分支機構的內控整頓不無關聯。
監管部門對券商分支機構合規問題正開展重拳整頓。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各地證監局數據統計,最近一個月內(截至4月17日),監管部門已披露了12張券商分支機構罰單,海通證券、光大證券、華鑫證券、長江證券、招商證券等11家券商營業部、分公司及員工因違規領到處罰。而再早些時候,3月17日,深圳證監局一天之內對華泰證券、財達證券、國泰君安、東方財富、西南證券5家券商下發罰單,對存在的諸多違規行為予以監管。
梳理領罰的券商機構類型可以發現,龍頭券商及中小券商均未能幸免。券商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指出,一般而言,大型券商的風控相對嚴密,但即便如此,也難以保證不出問題,更多的還是靠員工個人的意識和自律。券商營業部更多的是和投資人打交道,而人和人之間背后的很多約定,如抽屜協議,一直以來都是監管的難題,僅依靠合規手段進行監管,效果并不明顯。
從如何防范風險來看,何南野表示,券商提高分支機構管理能力,首先應加強制度宣傳和實際貫徹力度,讓制度不再成為擺設、充分發揮實際效果;其次應重新梳理業務流程,盡量做到規范化和技術化,讓業務流程能更多地實現在線操作、回溯監控,減少人工操作而違法違規的空間;同時營業部負責人應加強對合規問題的重視,在追求業績時,也不應忽略合規問題;另外,員工個人應提升合規意識,審慎自律,立足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