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此前,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名列第31名,比去年上升15位,取得世行營商環境報告發布以來最好名次。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盡管近幾年我國營商環境逐步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不少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既有不合理的明文規定,也有隱形的“玻璃門”。
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發展動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調整措施、簡化手續,促進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便利各類創業者注冊經營、及時享受扶持政策。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活動持續全面恢復創造了條件,也為民營企業全面恢復發展提供了可能。民營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疫情期間推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前期復工復產的基礎上,加快達產達能。民營企業分布行業遍布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可以抓住疫情防控常態化逐漸放松管控以及國內消費市場不斷恢復的時機,加大營銷力度,提升自身營業收入和盈利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英杰表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我國民營企業要抓住2020年國家投資重點、熱點,積極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在服務國家發展規劃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壯大。
當前,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標志的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并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
許英杰認為,我國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要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在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數字化工具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同時,全面探索和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不過,許英杰強調,由于全球疫情發展依然嚴峻,一方面導致國外市場萎縮,從而影響我國的外貿需求,另一方面導致關鍵元器件、重要中間投入品等的供應中斷或延遲,從而影響我國的進口需求。與此同時,國內消費市場增長速度的下滑必然為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這都為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帶來極大挑戰。(記者:李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