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經濟和勞動市場顯著復蘇。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認定美國經濟于2月份陷入衰退后,目前已處在復蘇進程中。7月,著名經濟分析機構IHS Markit預計,第三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將增長17.6%。此后,美國大多數經濟指標都好于預期,IHS Markit現在預計第三季度美國GDP將增長29.6%。高盛集團則顯得更為樂觀,其預計第三季度美國GDP增幅為42%。出現這種逆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史無前例的貨幣和財政刺激舉措。美聯儲3月份將聯邦基金利率大幅下調至接近零的水平,并加大政府債券購買力度,抵押貸款利率大幅下降。受此影響,7月份美國房屋銷售創14年來新高,房屋建設活動亦恢復至疫前水平。同時,美國國會發放的救濟金為家庭和失業人員提供了額外收入,從而抵消其失去的薪資,提振了零售業。
然而,美國經濟下半年的增長預計難以完全收復上半年的“失地”。據官方統計,美國GDP在今年第一、二季度折合成年率分別收縮了5%和31.7%。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份對商界人士和經濟學家的調查結果,與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美國GDP將收縮4.2%,好于上月調查中預計的5.3%。
經濟學家也預期美國勞動市場將更快復蘇。早在5月份時,許多經濟學家就預測,今年12月美國失業率將高達11%。但到了8月份,美國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37萬,失業率降至8.4%,自3月以來首次跌破10%,就業市場表現連續第四個月好于預期。據預測,12月份美國失業率將進一步降至8.1%。
雖然迄今為止美國經濟籠罩在快速復蘇的歡樂氣氛中,股市也曾一度“高歌猛進”,尤其是納斯達克指數屢創新高,但近在眼前的“灰犀牛”和潛在的“黑天鵝”揮之不去,將給美國經濟復蘇之路造成巨大障礙。
第一,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在進一步財政刺激問題上陷入僵局。此前,美國政府為支持經濟而推出了很多財政刺激措施,包括援助小企業和每周每人增加600美元失業金,推動美國經濟反彈速度快于預期。然而,8月以來新的財政刺激計劃遲遲無法推出,特朗普總統授權的額外失業補助也即將用完。失業金全部到期將給美國家庭收入帶來壓力,進而抑制消費支出。牛津經濟研究院認為,美的經濟復蘇很脆弱,除非有額外刺激措施,否則復蘇易受下行風險影響。德意志銀行也稱,不應低估迄今為止財政刺激對美國經濟V型復蘇的重要性。但不幸的是,就在9月10日,由共和黨提出的新版經濟刺激法案在國會參議院闖關失敗,11月3日美國大選前無法出臺新一輪紓困措施的可能性大增。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指出,新冠疫情沖擊后的美國經濟恐怕難以逃脫W形復蘇的命運。
第二,經濟重啟后可以輕松實現的增長已經過去。政府援助有助于推動經濟最初的反彈,而這可能只是最容易的部分。下一步是重組企業、重新分配資源以及對不再可持續的行業中的工人進行重新培訓,而這種重建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顯現出從新冠疫情引發的嚴重衰退中反彈的跡象,但若沒有疫苗,全面復蘇不太可能實現。這一論斷也適用于美國經濟。荷蘭國際集團(ING)認為,疫苗推出時間和效力的不確定性,加上今年下半年新冠病例再次激增的威脅,意味著旅游、酒店和娛樂業面臨的壓力將繼續存在;鑒于這些行業在美國經濟中的規模較大,因而“不要對經濟復蘇的速度過于興奮”。
第三,經濟能否迅速恢復到疫前水平,還取決于企業能否迅速招聘被裁雇員。自4月份以來,美國臨時裁員人數已經銳減1200萬人,減幅達2/3。但疫情持續時間越長,最脆弱行業中永久性關閉的企業數量就會越多。自2月份以來,已有200多萬美國人永久性失業。近期的美聯儲報告也顯示,疫情期間暫時休假的員工,在某些州愈來愈多地變成了永久性解雇,這對美國經濟來說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總之,美國經濟經過近期的快速反彈后,正在進入“迷茫期”,加之總統大選日益臨近和政策變數增多,今后經濟復蘇進程和金融市場表現不會“一帆風順”,起伏動蕩恐怕難以避免。9月3日以來美國股市的大幅下跌,或是一次意料之中的“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