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2019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1.5%,比2014年提高3.9個百分點,已成為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葉銀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不斷優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服務,這將有助于更好發揮我國產業鏈完整優勢,提高產業鏈上下游中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從而提升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和穩定性。此外,有助于整合我國現有資源和產業基礎,發揮我國制度優勢,聯合打造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和發揮好新興產業規模效應,以及對其他產業的帶動和引領能力。《指導意見》的出臺將有效推動資金、人才等各種資源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聚集,加快這些行業核心技術突破。
值得關注的是,《指導意見》提出,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三方面著力做好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的資金保障工作。第一,加強政府資金引導。第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建立新興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或事業部。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第三,推進市場主體投資。
上海國際經濟與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曹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指導意見》的出臺從三個方面發力,有針對性地解決新興戰略產業的融資問題。首先,鼓勵商業銀行的制度、組織與產品創新,釋放商業銀行的活力,從全產業鏈的角度利用核心企業的信用和信息,支持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其次,強調了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考慮到中國政府具有較高社會信用的特征,把政府信用疊加到新興戰略產業當中,實現政府支持政策和市場機制較好的結合。第三,鼓勵保險資金進入新興戰略產業,保險資金的長期性正好能夠較好地適應戰略新興產業融資的風險。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指導意見》中對各類金融機構、政府以及資本市場所提的指導性措施非常具體,涉及產品服務創新、產業鏈金融、政銀企合作、保險服務以及資本市場融資等多方面,有利于形成社會合力,明確分工,共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升級轉型。
就資本市場可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哪些幫助,葉銀丹表示,資本市場和科創板發展,一方面是對新興經濟企業的包容性不斷提高,對企業業績、盈利、資產等方面的門檻不斷突破創新,另一方面是監管部門和市場對企業業績的關注逐步轉為對公司本質與核心競爭力的關注,這有助于解決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高技術企業的融資和定價問題,為推進國家創新戰略提供動力。科創板對于企業的關注重點從傳統的營收利潤指標向企業的市值、技術、專利等綜合性指標轉變,這有助于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企業更加專注于科技創新和研發突破,促進行業整體研究氛圍培養和研究水平提高。資本市場和科創板的相關制度改革不斷推進,為科創型企業提供更加有利于開展連續性、基礎性創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