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滬深交易所官網數據顯示,3月1日至10月9日,滬深交易所公開發行公司債注冊生效共385只,擬發行規模合計26856.42億元。
“公開發行公司債實施注冊制后,發行速度加快、發行條件優化、發行品種增加,促進了公司債今年發行規模的擴張。”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維護企業現金流,保障企業融資規模十分緊要,增加債券融資有效地補充了大中型企業的融資需求,保障了主要市場主體。另外,在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比例的政策推動下,債券融資愈發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
今年3月1日起,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正式實施注冊制。3月2日,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面向專業投資者)獲上交所同意受理,成為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實施注冊制后首批獲得交易所受理的公司債項目。
數據顯示,上交所公開發行公司債注冊生效共284只,擬發行規模合計21000.47億元;深交所公開發行公司債注冊生效的有101只,擬發行規模合計5855.95億元。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貨幣政策環境來看,流動性充裕給公司債發行創造了條件;從效率上看,注冊制實施也給公司債審核提供了便利;總體上,公司債發行規模的擴大,使得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今年以來,公開發行公司債還采取了一系列創新措施。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疫情防控債應運而生,對支持疫情防控領域和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年5月份,滬深交易所發布開展公開發行短期公司債券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符合條件的發行人在試點期內,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期限在1年以內的短期公司債券,進一步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
數據顯示,上述注冊生效的公開發行公司債中,債券名稱中標有“疫情防控債”的有18只,擬發行規模合計259.5億元。
郭一鳴表示,公司債規模擴大的同時,“疫情防控債”幫助企業補充流動資金,對于疫情之后的復工復產提供了資金支持,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復蘇。未來,需要繼續優化和完善債券發行制度和環境,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債券融資支持的力度。
“注冊制下,公司債的發行規模擴張首先為疫情防控提供了直接的資金支持,有助于維護金融穩定,起到了‘強心針’和‘及時雨’的作用。”陶金認為,疫情防控債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為受疫情沖擊嚴重的相關企業和在防控疫情工作中的重要企業融資需求開通了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