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西省空氣質量鞏固提升2021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今年山西省空氣質量鞏固提升目標是,堅決完成國家下達山西省的大氣約束性指標。11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二氧化氮指標全部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二氧化硫指標全部達到一級標準,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移,其中太原市、臨汾市要力爭全部退出后10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較上年下降2%以上。實現這個目標山西省重點要做些什么呢?
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再發力,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再提升
《計劃》要求強化源頭管控。除同一企業內部進行的不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外,設區市城市規劃區、縣城規劃區不再新布局包括產能置換項目在內的鋼鐵(不含短流程煉鋼)、鑄造(不含高端鑄件)、水泥、有色項目,區域內現有產能只減不增。焦化行業在現有產能只減不增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企業通過實施產能置換,建設節能環保水平高的大型先進項目。
繼續推進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退出,加快清理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污染企業,推進重污染企業退城入園。加速淘汰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焦爐,未備案“上大關小”大型焦化項目的炭化室高度4.3米焦爐,加快通過產能減量置換建設大機焦項目,穩步有序關停淘汰。有序引導電弧爐短流程煉鋼發展,開展鋼鐵、水泥行業優化整合和綠色轉型升級。
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快跨區域污染物削減替代,位于太原及周邊區域的建設項目新增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只能從本區域內削減替代,不得跨區域轉入。
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再提升,全面完成鋼鐵聯合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啟動獨立焦化企業和水泥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其中,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改造于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2021年太原、晉中、呂梁、長治、臨汾、運城等市完成1-2家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改造,2022年10月底前太原及周邊區域焦化企業率先完成。以能源、冶金、焦化、建材、有色、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為重點,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實施工業企業環境治理、管理對標提升工程,篩選一批綠色示范企業,引導企業對標先進。
優化清潔取暖路徑,杜絕“一刀切”
繼續擴大清潔取暖覆蓋面。大同、朔州、忻州3市平原地區、川區谷地力爭散煤基本清零,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覆蓋率力爭達60%以上。其他市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覆蓋率力爭達70%以上。
優化清潔取暖路徑,清潔取暖要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有機結合,優先采取熱電聯產、獨立供熱鍋爐房等熱源供熱,鼓勵分布式供暖方式。用足用好山西省煤層氣資源,因地制宜穩妥推進“煤改氣”工作。以生物質為燃料的取暖設施須符合節能、環保相關要求。杜絕“一刀切”,在清潔取暖工程不到位的情況下,不得簡單拆除群眾取暖設施、清繳采暖用煤,確保群眾溫暖過冬。清潔取暖改造已完成的區域,嚴格“禁煤區”散煤禁燒管控。進一步排查清理未按規定時限完成治理和淘汰任務的燃煤設施。大同、朔州、忻州3市基本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
初步建成“天地車人”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
進一步擴大干線鐵路運能供給,全面推進煤炭(焦炭)、鋼鐵、電力、水泥、煤化工等大型工礦區企業以及大型物流園區、交易集散基地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工業企業在完成鐵路專用線建設前,涉及公路運輸的車輛2021年必須達到國五及以上標準,2022年起達到國六標準。初步建成“天地車人”一體化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重點用車單位要規范建設視頻門禁系統,并與設區市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加快推進重型柴油車升級。自2021年7月1日起,全省范圍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標準,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的重型柴油車(生產日期以機動車合格證上傳日期為準,銷售日期以機動車銷售發票日期為準)。持續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強化在用重型運輸車輛氮氧化物減排,禁止使用超標排放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嚴格落實建筑施工揚塵整治“六個百分之百”措施,推行“陽光施工”“陽光運輸”。關停設區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各類露天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降塵量最高值高于9噸/月·平方公里的市縣要開展降塵專項整治。
圍繞重點實施專項攻堅行動
今年山西省將開展以PM2.5和O3污染協同治理為重點,實施夏季攻堅行動。以化工、焦化、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汽修噴烤漆等行業為重點,整治源頭替代。因企施策建設高效適宜的治污設施,保證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的收集率、去除率、運行率和達標率。
以消除重污染天氣為核心,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落實秋冬季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差異化錯峰生產,強化差異化和精準管控;堅持提前預警、提前應對、定點幫扶、區域聯防、突擊執法、駐點監督、協商減排、每日調度機制,減少重污染過程發生次數。
完善太原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太原市產業規模要與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太原周邊呂梁、晉中等區域要強化協同意識,在全省率先完成炭化室高度4.3米焦爐退出、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散煤清零等工作,著力打造太原都市區生態環境屏障。
同時,以科技治氣為支撐,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關鍵領域攻關研究。開展重污染行業工業園區和城市主要道路、交通干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加強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監測能力建設;完善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能力,提升PM2.5和O3污染精準溯源能力。強化自動監控、視頻監控和環保設施用電監控等物聯網監管手段和無人機、走航車以及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協同應用。全面落實國家下達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空氣質量保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