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第45個世界博物館日。學歷史、長見識、開眼界,博物館的吸引力可不止這些。當文物與美食撞了個滿懷,你知道會發生什么嗎?
“不懂點兒歷史都不好意思吃!”“想吃!但又舍不得,像藝術品一樣精美!”……網友給出了答案。近期,不少網友曬出的國博雪糕、咖啡等文創美食引發關注,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走進博物館。
文物也能“跨界”,餅干、雪糕、小蛋糕里都透著文藝范兒。從蘇州博物館的蓮花碗抹茶曲奇,到廣東省博物館的“粵光寶盒”蛋糕;從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面具餅干”,到國博刷屏網絡的“月壤蛋糕”“巧克力味說唱俑”……近年來,歷史文物搖身一變成文創美食,成為博物館的新亮點。“文物”的味道新鮮,舌尖上的歷史好評如潮,文創美食讓博物館藏品“活”了、“火”了,展現出文博文化的挖掘空間和創新潛力。
文博跟現代生活攜手,文創美食里煙火氣滿滿。從過去書簽、明信片、筆記本的博物館老三樣,到如今舌尖打卡成為博物館新時尚,博物館以更接地氣的姿態融入生活。同時,線上推送美食時配以相關的文物小故事,線下點單時有更詳細的歷史介紹,推陳出新的文化普及方式,更適應現代生活習慣和年輕人的需求,架起“Z世代”與歷史對話的橋梁。
越來越多的文博創意、情懷和中華文化的魅力擊中了年輕人的興趣點,激發起年輕人對歷史的向往,讓他們更有興趣去探究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意義,喚醒共同的歷史記憶。
如何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打破傳統與新潮的邊界、表達更深刻的內涵,需要文博行業花更多心思。用更接地氣的方式,讓傳統文化真正“活”起來,博物館能進入更多人的生活,能繼續“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