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又升值了。
面對人民幣近期較強的升值態勢,中國人民銀行5月31日宣布,決定從6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至7%。
截至2021年4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余額約1萬億美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可以鎖定200億美元流動性。通過上調準備金率,收緊國內銀行體系內流動性是央行的慣用手法,對于外匯流動性亦然。通過減少國內美元流動性,在國內匯率市場上減輕美元的拋售壓力,從而緩解人民幣升值預期。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改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分別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多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意在扭轉人民幣升值預期。
對于此輪人民幣升值,短期因素主導較多。
美元指數近期加速下行導致人民幣被動升值。雖然人民幣與美元指數不直接掛鉤,但人民幣與美元的高度關聯,必然會因美元指數下跌而升值。美國政府又計劃推出6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一輪輪的貨幣“放水”,讓美元指數持續走弱,促使了人民幣的上漲行情。
相較美歐日發達經濟體,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比較優勢是人民幣短期匯率升值的基礎所在。美國4月份就業情況不及預期,日本因疫情反彈致使經濟前景不明朗,以印度、巴西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由于疫情加重而重創經濟,而唯有中國的疫情防控有序、經濟反彈有力,加之中美利差影響,外資持續流入中國,從而進一步推升人民幣幣值。
由于受疫情影響,全球供給出現較大缺口,中國憑借疫情防控和完整供應鏈生產鏈的優勢,自去年下半年一直保持著較高出口增長,而此輪人民幣升值始于去年5月,出口增長依然強勢不變,但是此種情況不會長久持續。因此,出口持續增長且能保持人民幣升值不會是長期態勢。
人民幣匯率升高,尤其是短期內明顯上升,其利弊得失何在?
一般而言,本幣升值則會削弱本國出口。雖然疫情顛覆了傳統經驗,但這種情況不會長久存在。隨著全球供應鏈完全恢復,人民幣快速升值不利于推動我國出口增長,也不利于我國經濟增長。因此,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上的穩定有利于經濟增長。
在人民幣快速升值背景下,國內出口企業的利潤將減少,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受到的沖擊更大。而這些市場主體是我國就業的主要吸納力量,他們生產經營受到影響,不僅會干擾國內就業穩定,甚至會拖累經濟基本面。
一段時間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我國帶來明顯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人民幣升值在理論上可以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實際中存在傳導機制和傳遞系數的作用。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與大宗商品價格并非線性關系,所以人民幣升值對大宗商品進口價格的影響有待評估。
一言以蔽之,繼續實施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有利于人民幣匯率均衡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有利于經濟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