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在我省推進“六新”突破中處于最核心的位置,打贏新技術攻堅戰,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渡轿魇?ldquo;十四五”新技術規劃》(簡稱《規劃》)統籌技術攻堅的重點領域,在關鍵核心技術謀劃上著力突破。
科技支撐引領碳達峰碳中和
《規劃》全面支撐引領雙碳戰略,具有緊迫性、系統性、協同性、實操性、務實性等鮮明特點。
緊迫性。“十四五”是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期、窗口期。雙碳目標的實現,能源行業是主戰場。我省作為傳統能源大省,作為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雙碳目標使命重大、挑戰巨大,責無旁貸,時不我待。《規劃》緊密圍繞雙碳目標,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部署了一系列科研任務。
系統性。《規劃》對新能源創新鏈進行了精心而系統的謀劃。例如新能源材料領域,有儲能新材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極材料;新能源裝備領域,有光伏、風電、生物質、儲能裝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網絡領域,有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等部署,關鍵技術布局的系統性強。
協同性?!兑巹潯敷w現了“六新”要求,同時,與省內已經出臺的“新基建、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五個專項規劃相互支撐,協同推進。
實操性?!兑巹潯凡坏兄饕繕撕椭攸c任務,還有產業技術區域分布圖、產業鏈圖、產業技術路線圖和項目清單,各項技術項目化、具體化,可操作性強,有助于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發展。
務實性?!兑巹潯犯鶕沂∽鳛槊禾磕茉创笫〉馁Y源稟賦,專門提出研究碳基新材料技術,化燃料為材料;深化研究非常規天然氣技術,重點攻關“三氣共采”、深部煤層氣勘探開發、多煤層合采以及煤層氣分級利用等,提高非常規天然氣在我省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深化研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重點發展安全綠色開發與資源化利用、高效燃燒與低碳智能發電、煤炭分級轉化與多元產品開發等技術;深化節能環保技術,重點研究CO2低能耗大規模捕集和各類節能技術等。
布局未來五年現代農業科技發展
在《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中,專節編制了“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規劃部署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未來發展,對于我省突破一批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核心成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圍繞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設計了一個目標、八個重大任務和“三圖一清單”。
一個目標是,到“十四五”末,實現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有機旱作、功能農業等原始創新成果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在現代農業重大基礎理論、前沿核心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建設好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帶動性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農業創新平臺基地和人才隊伍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建成一批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基地,培養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效能顯著提升,建成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和創新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八個重大任務是,做好現代種業創新、旱作技術創新、現代農業裝備創新、農產品深加工、強化平臺支撐、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設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壯大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八個方面工作,每項任務立足實際、面向未來,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指導性、操作性。
“三圖一清單”是,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區域分布圖、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鏈圖、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路線圖、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新技術項目清單,對技術分布區域、產業鏈、技術路線、技術項目進行了清晰呈現,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性和規劃精準性。
在碳基新材料領域尋求突破
在碳基新材料領域,我省擁有深厚的研發積淀,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特色的資源稟賦。
《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面向國際前沿、國家戰略和山西轉型發展,聚焦碳纖維、特種石墨、石墨烯和專用功能炭等重點和特色領域,開展共性關鍵科學和成套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通過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從基礎材料、制品器件到終端應用的技術創新鏈,形成山西材料+系統應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努力破解碳基新材料領域關鍵品種的“卡脖子”難題,打破國外對我國技術、設備及產品的封鎖。規劃集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開發于一體,著力打通碳基新材料從實驗室、中試向產業化的發展通路,提升技術成熟度,促進成果轉移轉化,努力將山西在碳基新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規劃統籌研發布局和平臺資源,組建高水平研發攻關創新團隊,啟動建設碳基新材料山西省實驗室,推動申報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推進碳基新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創新,開發多品種、高附加值的系列碳基新材料產品。通過營造多方協同、利益共享、良性互動的創新生態圈,實現材料設計、工藝開發、裝備研制和應用推廣的集群式突破。重點培育一批高科技領軍企業,打造中西部“碳谷”,助推山西煤炭、焦化和碳素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抓住半導體產業大發展機遇,堅持非均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面向國際前沿、融入國家戰略、支撐山西省轉型發展”三個維度,做大二代半導體、做強三代半導體、搶灘四代半導體。
在《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中,我省規劃了半導體產業“9-3-20”發展布局:
“9個創新平臺”:在國防科技工業微組裝技術創新中心、電子動態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半導體技術創新平臺基礎上,著力打造半導體器件與系統山西實驗室、碳基薄膜電子研究院等9個國內一流的半導體產業高端創新平臺,力爭在半導體領域實現“卡脖子”技術突破和彎道超車。
“3大技術領域”:在現有國際領先SiC單晶材料制備技術、國內領先半導體封裝關鍵設備研發技術基礎上,持續開展半導體新材料、芯片及器件、半導體制造裝備3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布局三代半導體材料、碳電子材料等產業技術領域,加快形成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20個人才團隊”:積聚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組建光刻機用激光器、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等20個半導體產業高水平人才團隊,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半導體產業戰略科技力量。
到2025年,力爭舉全省之力,創建半導體產業一流生態環境,提升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重點建設中國電科(山西)電子信息產業園、忻州市半導體產業園等產業基地,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占據半導體技術中高端,成為半導體產業鏈關鍵環,打造山西品牌,助力山西進入半導體技術創新領域的國家級領先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