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正在加速駛向現實。5月27日,智能網聯汽車傳來重大進展: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深圳合法上路了!27日,《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草案)》提請深圳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審議。換句話說,智能汽車的最高形態——無人駕駛,有望走進人們的生活了。
早在4月份,筆者小區附近,裝備華為系統的電動汽車就演示了自動駕駛實際操作。4月15日,華為公布自動駕駛公開道路體驗視頻,配備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北汽極狐阿爾法S的HI版車型,在上海進行公開試乘,這也是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現場測試車輛的行駛情況較為平穩,在紅綠燈啟停、無保護左轉、避讓路口車輛、禮讓行人、變道等情形下,均能實現城區通勤無干預自動駕駛。這款車采用華為整體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搭載了華為自研的3顆激光雷達。也是因為這幾個激光雷達,讓人們認識到華為整體自動駕駛方案已經碾壓特斯拉,超過馬斯克了。特斯拉沒有采用激光雷達,而一直用純視覺方案實現智能駕駛。自動駕駛標準分為L0-L5,其中L1-L3主要起到輔助駕駛功能,達到L4級別時,車輛控制權可完全交給系統。從L3 開始自動駕駛的主角切換到車輛自動駕駛系統上,現在特斯拉號稱可以做到自己的自動駕駛為“完全自動駕駛”,但實際上,目前車輛并未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也就是L2.5的水平。而華為發布的視頻中,配備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北汽新能源極狐阿爾法S的HI版車型,在窄路上會車時,華為自動駕駛會躲避摩托、行人,外賣小哥突然出現也能瞬間給出反饋,對傳感器的感知范圍、精度以及運算處理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達到了L4的水平!
馬斯克曾說過,“任何使用激光雷達方案的人都注定失敗”、“激光雷達昂貴而多余,即使免費也不用……”最新消息顯示,馬斯克也悄悄在改變。據報道,在美國東南的佛羅里達州,一輛身形奇怪的Model Y的被拍到,最醒目的是多了個車頂架,也多了個激光雷達。也證實采用了Luminar旗下的Hydra,最遠測距500米,主要用于自動駕駛開發和路測,能夠實現高速環路及城市區間內的自動駕駛。馬斯克讓特斯拉把電動汽車大大推進了一大步,這是人們公認的。而Luminar也讓激光雷達大大前進一步,實現了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以及規模化量產。首款上市發售定價500美元。Luminar已與包括全球十大汽車制造商中的七家在內的50多個行業伙伴達成了合作關系。這也預示特斯拉可能放棄自己的視覺系統,預示華為整體自動駕駛方案再度領先。跟蹤先進技術就會發現牛股,這是早已驗證的投資研究路線。
華為選擇了北汽、長安和廣汽三家車企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支持它們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經華為授權才可以使用HI標識,代表Huawei Inside。華為的道路就是幫助電動汽車廠商“造車”和“賣車”,實質就是看誰更深入采用華為的整車駕駛方案;也就是說,今后中國將出現一批中國技術的“特斯拉”,其中會有具備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汽車。華為的技術不僅可以向車企提供“三電”,也可以提供“駕駛員”。華為把自己限定在幫助車企“造”好車,那就清晰了智能汽車廠商賽道的“起點”。
IDC 預測,2024 年,全球L1-L5級自動駕駛汽車出貨量預計將達到5425萬輛。選擇電動汽車作為投資賽道的朋友,看來要把眼光投向自動駕駛汽車了,這才是看得見未來的賽道——一條又長又有角度的滾雪球的賽道。
自2015年起躋身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以來,中國正成為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展開角逐的重要試煉場,北汽極狐先后與麥格納、華為、博世、西門子、SK、哈曼等全球頂級供應商合作,打造了一條完全屬于自己掌握的產業鏈。早在2017年,極狐聯合華為共同創建了“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研究方向聚焦下一代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從那時起,兩家企業開始了深度合作,打破了傳統的“甲方乙方”的關系。“極狐志在成為智能汽車先行者”的夢想已經實現,北汽藍谷極狐與華為合作打造的首款HI版高階自動駕駛量產車阿爾法S產線驗證車,5月26日在北汽藍谷麥格納鎮江工廠正式下線。該車作為首款搭載華為高階自動駕駛ADS的量產車型,搭載3顆激光雷達、400Tops算力、高精地圖,能準確提取車道及紅綠燈信息,可為用戶締造全天候全場景的自動駕駛體驗。如今有了這款具備標桿意義的新產品,由“先行者”升級為“引領者”。
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科技與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攜手共創了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臺(CHN)。未來五年,阿維塔將會基于CHN架構推出5款車型,其中,代號E11 的車型搭載華為HI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目前設計樣車已經下線,正在進行整車調試。上汽集團稱,2020年上汽集團發布了全球首款整艙交互5G的量產車型MARVEL-R;公司還攜手華為、中國移動在嘉定建設全球首個“5G智慧交通示范區”;通過戰略投資地平線、晶晨半導體等“獨角獸”企業,加快布局車規級AI芯片開發。江淮汽車、一汽解放、華陽集團、啟明信息、高德紅外、久之洋、銳明技術、深南電路、中國汽研等企業都發布信息,說明自己在智能汽車領域的進展,這也讓大家能看到未來中國智能汽車整體領先世界的實力。
從消費能級來看,除買房之外,汽車就是居民消費最大的商品,再背靠碳中和的大背景和華為領先的技術優勢,中國智能汽車無法讓人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