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波動加大,但仍然不乏賺錢機會,順周期與成長股競相表現,長遠來看,雙循環、碳中和、科技創新、醫療服務、大消費等都在醞釀著新格局與新機遇。如何看待當前從宏觀到行業到市場的變化,于變局中捕捉新的投資機會,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7月16日,華夏基金在北京成功舉辦中期投資策略會,主題為“向新而行——新局勢·新機遇·新發展”,攜手重磅專家、行業領袖、投資精英,碰撞思想火花,洞察投資機遇,來自合作機構、客戶和媒體、自媒體大V約600人現場參加,以及新浪、東方財富網、第一財經等平臺累計超500萬人次線上觀看。
明星基金經理把脈時代風口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鄭煜介紹了華夏基金2021中期權益投資策略。她預計,下半年宏觀經濟將修復上半年的不均衡,經濟無明顯拐點或亮點。貨幣政策方面,預計下半年會逐步過度到信用趨穩,流動性保持中性的格局;輸入性通脹不會影響央行定力,在內需傾向于緩慢回落、產業內部結構分化加劇以及地方信用分化加劇的背景下貨幣難以收緊,但PPI保持高位也制約了央行的寬松操作。財政政策方面,全年預算既定,節奏向下半年傾斜,但結構上民生(社保、醫療、教育)和償債支出占比將不斷加大,對于基建的拉動力弱。
鄭煜提出,下半年宏觀經濟的風險點主要有三方面,美國通脹持續超預期(核心CPI保持高位的概率在加大)、國內債務風險、歐洲下半年集中大選。當前宏觀組合對投資影響的實質就是景氣投資,商品價格上漲,景氣向上,但結構分化,流動性環境適中,定價能力受限,風險偏好提升,帶來市場估值意愿的提升。
具體投資策略上,鄭煜認為,要選擇長期發展方向中的短期景氣賽道,如高端制造、科技、新興消費、醫療。
中國社科院教授、天風證券特邀經濟學家劉煜輝分享了他對中國資本市場“認知革命”的看法。他認為,認知的正確是投資成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收縮基建收緊地產,強力推動新能源雙碳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適應這種新發展格局。A股的長牛一定是鮮衣怒馬般的結構,緊緊抱住兩個時代方向:首先是清潔能源,這是時代的風口,其次是安全,安全最重要,安全就是全球產業鏈的戰略制高點。未來A股中出大牛概率最高的兩個賽道:基礎材料,包括新能源、電子、半導體、光學和種業,事關全球統治力的產業制高點,包括產業安全、能源安全、農業安全。
來自華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蔡向陽、潘中寧、周克平黃文倩等,也都在華夏基金中期投資策略會上分享了他們的投資思路。在行業主題分論壇上,相關基金經理們分別介紹了新能源、新消費、科技與互聯網、智能制造、醫藥等賽道的投資機會和行業景氣的灰馬選股框架;在多資產管理論壇上,來自機構的客戶交流了多資產管理的實踐和經驗,華夏基金投研團隊介紹了如何在中國踐行ESG投資,海外固收類的市場機會,指數投資與指數增強策略等。
挖掘長期資產積淀時間力量
作為本次策略會的主辦方,華夏基金成立23年以來,管理規模已達1.7萬億,客戶數量達1.8億。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致辭時表示,持續穩定地為投資人創造長期回報是公募基金的立業之本,也是大資管時代中的核心競爭力。李一梅表示,挖掘長期資產,積淀時間力量。要以長期的視角來看待資產,以長期的視角來審視公司的價值,以長期的視角來塑造核心競爭力。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陽琨介紹了華夏基金公募產品策略模式和人才培養機制變革。他表示,業績的提升主要受益于強大的投研團隊,華夏基金在業內最早提出“研究創造價值”的投資理念,堅持卓越的主動投資管理能力建設,以多策略為核心構建投研團隊。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公司打造了一只專業化、體系化的投研團隊,從依靠明星基金經理單打獨斗的模式演化為一個依靠強大投研體系團隊化作戰的平臺型資產管理公司。在策略模式上,形成上下結合的、多層次、立體化的投研體系。華夏基金采取規模業績雙掛鉤的合伙人模式進行人才激勵,通過系統化平臺,全方位培養人才,近年來,研究平臺成長出了大量優秀的中生代基金經理。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孫彬向參會嘉賓介紹了華夏基金多元資產配置框架及服務體系。他表示,目前,華夏基金已成為多元資產多元策略的提供平臺,可根據客戶的需求,確定戰略資產配置方法,投資經理進行靈活的戰術資產配置調整,在特定的波動下,獲取最好的夏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