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擔憂外資正在全面性撤離A股市場,我們認為不準確。
首先,過去3日外資累計凈流出216億,其中7月26日單日凈流出128億,這種級別的單日和累計流出在2015年股市大震蕩、2020年3月疫情引發美股熔斷、2020年7月市場大跌、2020年9月美國總統競選前美股大跌這四次均有發生。事后來看,外資后續的流入反而加速,短期數據無法得出全面撤離的結論。
其次,近幾日外資主要流出食品飲料、電新、軍工、建材等板塊,而對食品飲料的流出實際上從今年年初就已經持續進行,并非短期行為。因此,近期大消費板塊的下跌更多是市場對行業景氣趨勢變化預期帶來的調倉行為。
最后,近幾日中概股跌幅顯著高于A股,反映出的更多是教育“雙減”政策下外資對部分消費服務性產業的擔憂,如互聯網平臺監管等。
調整是中短期盈利筑頂下的內生需求,長期慢牛邏輯不受影響。首先,近期市場下跌的根本原因還是我們之前強調的下半年市場主線,就是盈利筑頂背景下市場整體和多數行業難提估值。其次,長期慢牛的核心邏輯不會因為短期的政策或宏觀流動性預期而發生任何改變。主要有兩個邏輯:一是全球經濟潛在增速下行和收益率維持低位是長期趨勢,全球剩余流動性充裕,疊加國內對地產的嚴控以及注冊制的持續推進,導致有大量的資金通過機構的手源源不斷流入A股。二是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碳中和下的能源變革政策導向是長期趨勢,這些慢變量將帶領股市緩慢、震蕩上行。
調整后,短期預計市場將維持震蕩,建倉時機選擇可關注三個時點:一是本月底下半年流動性預期落地,不確定性減弱。二是新能源和芯片的調整幅度達到10%-20%左右。因為2019年以來的6次市場調整中,領漲的強勢板塊跌幅達到10%-20%后市場調整基本結束。三是市場整體成交額降至調整前高點附近最高成交額的45%左右。從歷史來看,該值意味著市場悲觀情緒基本達到底部。
調整后最佳的布局方向包括:基本面持續向好的方向和低估值且景氣度改善的方向。首選布局前期強勢的領漲板塊,也是景氣度高,產業政策支撐強的方向,如半導體、新能源車、電池等。基本面上,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不斷向中國轉移,各行業缺芯下芯片漲價;新能源車景氣度上行,電動車滲透率不斷提升,鋰、鈷、稀土等上游資源需求不斷上升。其次布局低估值,同時景氣度改善的板塊,如軍工,周期成長中的煤炭、石油化工等。中長期來看,軍工板塊在國家安全導向下高景氣持續,中報業績較好下估值尚低。石化和煤炭中報業績預告盈利高增,全球經濟修復、碳中和下劣質煤炭開采受限以及用電需求上升支撐其景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