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男女老幼、不同職業者購買意外險時,將會得到更加精準的保費定價。醞釀一年有余,9月23日,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以下簡稱“意外表”)正式出爐。這意味著,繼生命表、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之后,國內意外險發生率表編制的空白被填補。北京商報記者對比發現,意外表首次編制了全應用場景的個人普通意外、學平少兒意外的身故發生率表,并區分到性別與年齡,同時,職業等級風險系數參考表也一同問世。
業內人士分析,意外表的實施有利于意外險進行差異化定價、精細化定價,解決部分險企出現的備案承保“兩張皮”現象,形成規范化的市場產品體系,保護消費者權益。
區分性別與年齡 厘清職業風險等級
意外險,也稱意外傷害保險,是一種以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造成死亡、殘廢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目前多數人身險公司和財險公司均開展了相關業務。
如今,千億市場將迎來專屬的發生率表。9月23日,中國精算師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及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發布了《中國保險業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2021)》。
對比發現,意外表首次編制了全應用場景的個人普通意外、學平少兒意外的身故發生率表及傷殘系數表,并區分到性別與年齡,為風險細分及產品創新提供依據。
具體來看,分年齡段分性別個人普通意外傷殘系數表從0-105歲分為了九個年齡段,其中男性意外傷殘系數40-49歲年齡段最高,為39%,80-105歲年齡段傷殘系數最低為3%;女性的這兩個年齡段的意外傷殘系數也為最高和最低,分別為51%和8%。
0-18歲分年齡分性別學平少兒意外事故發生率表顯示,男性從0到18歲事故發生率(單位1/10000)從1.1299降低為0.9287,女性則從1.0686降低至0.5426。
分年齡段分性別學平少兒意外傷殘系數表顯示,分為0-5歲、6-11歲、12-18歲三個年齡段。男性和女性傷殘系數均分別為6%、7%、8%。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認為,普通意外是一種全應用場景的個人意外,適用對象人群最為廣泛;學平險適用的對象非常特殊,主要是大學學習之前在各類學校接受教育的兒童和青少年,而且保險責任更復雜,社會關注度高。因此,在編制個人普通意外身故發生率表和傷殘系數表之外再專門編制針對學平險的身故發生率表和傷殘系數表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還首次編制了職業等級風險系數參考表,為行業進一步厘清職業風險等級及風險狀況奠定了基礎。18-60歲職業等級風險系數參考表顯示分為6級,風險系數從1級的80%增加到6級的300%。
在李文中看來,相較年齡與性別,其實職業對于意外傷害風險的影響更大,這也是過去保險公司對一些高風險行業需要專門開發設計相關的特種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重要原因。在有了職業特級風險系數表之后就能夠準確地反映不同行業的風險等級,保險公司其實也可以用普通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來承保一些特殊行業,只需要在費率上能夠準確體現行業風險即可。
此外,編寫《中國保險業意外傷害風險管理報告》及《國民防范意外風險教育讀本》以及形成意外險數據規范及多項行業標準,夯實意外險數據基礎也是意外表的主要成果。
填補行業空白 精準化定價滿足消費者需求
“意外和明天,永遠不知哪一個會先到來。”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對消費者來說,低門檻、低保費、高頻率、高保額的意外險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普通大眾均可入手,一頓飯錢就能撬動上百萬元保險保障。
但長期以來由于意外險市場基礎比較薄弱,意外險產品定價科學性不強,與廣大保險消費者的意外風險保障需求不相適應。與此同時,亂象也是層出不窮,搭售和捆綁銷售、定價隨意、手續費畸高、數據不真實等問題高發。
2017年,保險行業協會首次進行了意外傷害發生率表的測算,對于促進意外傷害保險科學定價和產品創新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文中指出,原有的測算成果的覆蓋面和適用性有限,且缺乏動態調整機制,不能更精確地反映意外傷害實際發生率的情況,難以滿足意外險市場發展的需要。
此次意外表填補了市場空白。某保險公司非車險負責人對記者分析,目前沒有行業性的經驗發生率,大家都是根據各自經驗數據測算,準確度沒那么高。而且意外險定價和執行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定價不準確,有的定價過高,投保人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譬如航意險、借款人意外險。二是備案的定價不能有效執行,保險公司備案是一個價格,實際執行是另一個價格。
而意外表實施后意外險風險管理將更加精細。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也認為本次意外表涵蓋較為全面,對于不同性別年齡給出了相應的意外發生率,使得保險公司對意外險定價有更好的科學厘定依據。
“過去保險公司對于普通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多數排除了老年消費者參保,其他年齡段保險費一般不作區別或者只是作簡單的年齡段劃分;對于一些高風險特殊行業或領域的消費者只能投保相應的特種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而且品種比較少。經驗表編制發布之后,保險公司可以分性別具體到每個年齡,再結合職業風險科學地進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產品定價,使得費率與風險更準確地匹配,降低逆向選擇,促進意外傷害保險業務高質量發展。因此,未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產品進行費率細分是肯定要進行的。”李文中如是表示。
那么,會對意外險價格產生何種影響?
“目前只是發布了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尚未出臺正式的指引。從目前發布的發生率來看,會對行業的意外險定價產生較大影響,主要是定價更精準了。“上述非車險負責人指出。
李文中認為,首先,各家保險公司都可以利用經驗表進行產品開發與科學定價,使各家保險公司能夠更好地開發設計出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定價合理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產品。其次,對于各家保險公司而言經驗表相當于公共產品,大家都可以無償使用,因此未來各家公司更需要在個性化產品與服務的提供上進行競爭,而不能是簡單的價格競爭。
徐昱琛則表示,意外險分為團體險和個人險,團體險定價和職業、人數相關,而對于個人險而言,互聯網意外險性價比較高,價格在萬分之三左右,線下保險公司的意外險較貴,兩類市場有著一定的差異,對于線下意外險價格是否有顯著下降值得關注。
同時他認為,表中明確了技術定價,但技術定價是否能傳導到市場定價有待觀察。保險公司意外險定價目前存在一定差異,以意外事故傷殘而言,相同的年齡段、職業的風險相對類似,但差異較大。因為保險公司更多地參考市場定價,比如會參考市場的銷售能力。今后保險公司在報備意外險時,會基于意外表作為定價基礎,市場上價格較高的意外險,價格或將降低。
數據顆粒度仍較粗 風險管理報告等仍待補充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意外表的編制存在不足之處,如受部分數據缺乏行業統一規范和標準的局限,編表時傷殘系數表僅編制到年齡段;老年段理賠數據量較少,不能滿足單獨編制老年專屬意外表的信度要求;數據顆粒度較粗,不能支持更深層面的分析。
下一步,精算師協會、保險業協會與中國銀保信將開展細分風險研究。充分傾聽行業需求,加強與高校交流合作,繼續開展意外醫療、交通意外、電力意外、新業態意外等細分風險研究,探索形成更為豐富的項目成果。
同時,完成《中國保險業意外傷害風險管理報告》與《國民防范意外風險教育讀本》的出版發布。系統梳理意外表編制過程、分析項目經驗成果,分別面向保險從業人員和保險消費者多維度展示保險業意外風險狀況,推動業內外及國內外交流合作。
此外,還要建立意外險數據標準及意外表動態調整機制。研究形成意外險數據采集系列標準,逐步提升基礎數據的規范化水平和數據質量管理水平,建立行業意外險動態回溯和常態化監控機制;完成商業保險職業分類與風險等級標準制定工作。充分利用意外表測算成果,開展意外險職業分類標準的優化和職業風險等級規范標準的編制及發布工作。
“經驗表的數據是否準確、可用主要決定于收集原始數據的質量,建立意外險數據標準就是通過該標準來保證收集的原始數據更加科學、規范、可用,提高根據這些數據測算的意外身故發生率、傷殘系數與職業風險系數的準確性。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人身意外傷害風險的影響因素及影響大小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因此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使經驗所反映的風險狀況更符合實際情況。”李文中分析道。
意外險改革自去年啟動,根據時間表,到2021年底,意外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基本健全,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市場格局更加規范有序,服務領域更加廣泛,廣大群眾更加認可。而根據此前銀保監會組織制定的《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編制工作方案》,擇機發布普通意外險和老年人意外險、學平險等特殊意外險按年齡組劃分的意外身故和殘疾發生率表后,12月擇機發布普通意外險和老年人意外險、學平險等特殊意外險的風險管理報告,以及普通意外險按職業類別、殘疾等級劃分的意外身故和意外傷殘發生率表。
(北京商報記者陳婷婷實習記者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