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昌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按照計劃,智昌科技將助力興達股份完成新一廠全流程實時透明工廠的建設。在該項目中,首批“全甬產”雙臂穿線機器人將實現產業化、規模化應用,目前已在加緊調試中。
從今年7月中國機器人峰會上的首次亮相,到如今逐步走向市場,包括雙臂穿線機器人在內的“全甬產”機器人實現加速落地的背后,是寧波機器人產業鏈的日益完善。
近年來,寧波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在該領域已培育成長一批產業鏈關鍵環節的主導型企業,智昌科技研發的控制器成功攻克國產機器人技術速度低、節拍慢、穩定性差的難關,助力企業不斷提升生產效率;中大力德已自主攻克RV減速器、諧波減速器的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慈興軸承牽頭實施的工業機器人諧波減速器柔性軸承研制與應用示范項目通過驗收;目前,廣強科技研發的管道機器人廣泛應用于國內市政管道、農村管網的檢修、維修等領域……隨著國內機器人市場的快速興起,寧波已集聚一批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機器人本體及系統集成企業,如何下好“協同發展棋”,將是寧波機器人產業鏈發展的關鍵。
“全甬產”機器人背后的產業協同
舜宇光學提供視覺系統,智昌科技提供控制器、驅動器、示教器,中大力德提供RV減速器、諧波減速器及交流伺服電機,宇恒光電提供編碼器……剖開“全甬產”機器人的內部,一條寧波本地產業鏈協同的路徑越發清晰。
“隨著制造業企業減員、降本、提質、增效需求的日益迫切,智能制造已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企業急需解答的必答題。”智昌科技董事長甘中學告訴記者,智能制造的加速興起,讓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風口期。據初步統計,去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為23.7萬臺,同比增長19.1%。
寧波制造業基礎扎實。經過多年發展,寧波已基本形成從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到關鍵運動控制軟件、機器視覺系統、機器人性能檢測系統的完整機器人產業生態。為何不協同本地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款更具性價比的“全甬產”機器人?
“說干就干,今年初,我們與中大力德聯合成立了浙江傳習機器人有限公司。強強聯合讓我們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完成了設計到樣機的生產。”甘中學說,“全甬產”機器人可廣泛應用于焊接、切割、搬運、噴漆、裝配等工業領域。由于實現了“全甬產”,在同等性能下,他們的機器人在價格、服務等方面更具優勢。
按照計劃,傳習機器人將力爭于今年10月生產“全甬產”機器人超100臺;到明年底,產量突破1000臺,產值突破8000萬元;到2025年年底,工業機器人整機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名列前三。
自主創新加速釋放新動能
“能夠在短短半年內,完成‘全甬產’機器人樣機的生產,并快速實現機器人的逐步應用,這不得不依靠本地企業的自主創新。”傳習機器人總經理陳龍才告訴記者,作為機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全甬產”機器人的視覺系統由智昌科技與舜宇光學聯合開發,該系統讓機械臂能夠準確識別物體、抓取物體,好比機器人的“3D眼睛”。
除此之外,“全甬產”機器人的交流伺服電機、RV減速器及諧波減速器等三大機器人關鍵零件由中大力德提供。其中,減速器可以說是機器人的“靈魂”,要具備高精度、高負載率、高壽命、低慣性、精確定位等“十八般武藝”,極具技術難度,是真正的高精尖產品。
此前,減速器市場被日本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兩大企業占據。其中,哈默納科是諧波減速器行業龍頭,納博特斯克是RV減速器行業龍頭,兩家公司占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減速器約70%的市場份額。
中大力德在國內實現了RV減速器及諧波減速器的工業化生產和規模化應用,打破了國際品牌在國內機器人RV減速器領域的壟斷。正是憑借不斷的自主創新,中大力德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根據該企業發布的半年報顯示,該企業上半年實現營收4.9億元,同比增長47.5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4336.8萬元,同比增長13.1%。
“不光是中大力德,自主創新正加速釋放新的動能,助力寧波機器人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市機器人產業鏈完成增加值12.29億元,同比增長34.6%。
強鏈補鏈延鏈加快企業孵化培育
“盡管機器人產業鏈協同不斷完善,自主創新取得新的突破,但從12.29億元的增加值來看,說明寧波機器人產業的規模仍然較小。”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作為寧波“十四五”期間著重打造的標志性產業鏈之一,機器人產業鏈仍需加快強鏈、補鏈、延鏈、不斷加強企業的孵化與培育。
目前,寧波在關鍵基礎件領域已集聚了慈興軸承、環馳軸承、夏廈齒輪等企業,核心部件也有中大力德、智昌機器人、韋爾德斯凱勒、菲仕電機、柯力傳感器等企業,整機產品涵蓋偉力機器人、慈星機器人、廣強機器人、詮航科技、杰曼智能科技等企業,系統集成方面也有舜宇智能、摩科科技、韻升智能技術、均普自動化等企業……經過多年的培育與孵化,寧波已涌現不少優質且極具競爭力的企業。
“下一步,如何串珠成鏈是寧波亟待突破的瓶頸。”該負責人說,在強鏈方面,我市將提升關鍵基礎件的保障能力,提升減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競爭力,深入推進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補鏈方面,我市將突破機器人專用伺服系統、傳感器等核心部件,加快布局機器人整機產品;延鏈方面,我市將激活服務機器人應用市場,推動特種機器人示范應用。
按照計劃,我市力爭到2025年年底,機器人產業鏈年產值達300億元,培育1家年產值10億元的龍頭企業,5家年產值5億元的骨干企業,打造一批專注于核心部件的單項冠軍,形成軸承、齒輪等基礎件到減速器、控制器、操作系統等核心部件以及整機產品到集成應用的產業鏈體系。
(記者殷聰實習生陳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