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一把土,我遙望未來;點一把火,熾熱了情懷……”日前,在雄渾的歌聲中,“‘共窯望·同富裕’余東未來鄉村聯盟成立暨碗窯·碗東開窯儀式”在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碗窯·碗東未來鄉村拉開序幕。囊括余東村、余西村、碗窯村、碗東村、后塢村等9個村的余東未來鄉村聯盟正式宣告成立。
余東村是全國十大農民畫村之一。近年來依托農民畫產業發展,余東未來鄉村于去年9月啟動建設,于今年4月正式開放。“五化十場景”一一實現,2020年農民畫及文創產品產值超150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1萬余元。
以文作媒促結盟
走進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余東村,中國鄉村美術館、大街小巷墻面上、村民家中……隨處可見當地村民自行創作的特色農民畫。這些畫作大多描繪鄉間風物、身邊樂事,多以色彩鮮艷、形態夸張、紋飾多樣的風格呈現。
“大伙兒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錢袋子鼓足,人人笑開顏。”72歲的余東村村民余統德感慨道,過去村民基本靠種地為生,一年到頭也沒多少收入,后來農民畫名氣大了,不少像他一樣的農民一年靠畫墻繪有十余萬元收入。
農民畫產業美了鄉村,富了農民,余東村也成為農文旅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共富的典范鄉村。去年9月,余東村啟動未來鄉村建設,通過數字技術進行“上色”,這座以農民畫為主題的未來鄉村正逐漸成型。
如今,余東這幅未來鄉村畫做作越大,輻射向周邊更多鄉村。余東村隔壁的碗窯村,是一個有400多年制碗燒瓷歷史的村莊,村里的碗瓷產業經歷過興盛又慢慢衰落。近年來,余東村在建設未來鄉村的過程中,把農民畫產業與碗窯村的碗瓷產業相結合,開發出農民畫碗瓷特色產品,并通過自身的“人氣”帶貨,為碗窯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當地政府趁勢而上、順勢而為,此次組建以余東村為龍頭,以“文化作媒,村莊聯動,抱團發展”為結盟原則的未來鄉村聯盟,便是希望通過“強村帶弱村”“特色加特色”,在項目建設、產業培育、村民就業、產品銷售等方面,實現余東、余西、碗窯、碗東、后塢、洞頭、溝溪、五十都、斗目垅9個村的抱團發展、共贏共富。
“余東村‘種文化’種出未來鄉村,為未來鄉村建設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因此,我們在余東農民畫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余東周邊8個村的特色文化,帶動未來鄉村聯盟發展。”溝溪鄉黨委書記陳建鋒介紹,余東未來鄉村聯盟聚焦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把文化串點成線、聚線成面,攜手打造文化產業帶,團結發展奔未來。
以文賦能促發展
發展余東未來鄉村聯盟,核心在于以文賦能。在碗窯村、碗東村,窯文化的因子隨處可見:村口“快到碗里來”的陶碗組合成為網紅打卡點,村道兩旁設計布置了以陶瓷為主題的立體墻繪。中國陶瓷大師工作室、陶瓷博物館、龍窯投入運行,幸福食堂、咖啡館、共享健身房、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陶藝研學基地等20余個項目或竣工、或處于掃尾階段。
“我家三代都是做碗的。在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村里建成陶藝體驗中心,恢復了土法制碗技藝。如今龍窯也再次開窯了,我們相信窯文化可以傳承下去。”65歲的碗窯村村民曾三滿,是陶藝體驗中心操作制陶工藝流程的老藝人。村里游客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紅火,更讓他欣喜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迷上了制陶。
而在余東村,眼下,面積超400平方米、上下兩層的高端咖啡館正在緊張施工,這是新鄉人、余東南孔文創負責人安冉注入的第一股“源泉”。安冉說,去年9月南孔文創在余東開館以來,她一直致力于做好余東農民畫和碗窯陶瓷的結合文章,帶動村民開發農民畫陶瓷杯等衍生品20類50余款,銷售額上百萬元。
聯盟要共富,離不開拳頭項目支撐。開窯儀式當天,華圖教育、新華三、松鼠AI三家文化企業正式加入余東未來鄉村聯盟。
記者了解到,此次余東未來鄉村聯盟建設還得益于杭衢山海協作助推。作為鄉建團隊的一員,余杭區掛職干部陸瑛每天出現在項目現場;山海協作援建資金注入古窯文化綜合體項目,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文化引領鄉村振興,文化賦能未來鄉村??鲁菂^委主要領導表示,當地將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以余東未來鄉村聯盟的有益嘗試,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做出柯城實踐、提供柯城經驗。
(記者 邱丹晨 通訊員 鄭晨 方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