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磁縣滏陽河畔,綠草如茵,碧水潺潺,湛藍的天空一碧如洗;漫步如意湖公園,綠樹掩映,百花齊放,空氣中彌漫著陣陣花香……如畫的金秋盛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到磁縣駐足停留、賞花拍照。
磁縣牢固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引領全縣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源頭治理與集中攻堅并重,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并舉,厚植生態底色,引領綠色發展。
“以前河道兩側雜草叢生、河水污濁、淤積近半,很少能聽到鳥叫聲。現在,水清了,岸綠了,環境也美了,還能看到很多稀有的鳥類來這里安家。”居住在滏陽河岸的磁縣北開河村民張保山看在眼里,樂在心中。
水是綠色之源,水質越好,河岸越美,給人們帶來的幸福感越強。滏陽河是邯鄲的母親河,滏陽河生態修復工程也是磁縣的頭等大事。
在滏陽河修復過程中,磁縣累計清理垃圾9萬余立方米、清淤240萬立方米、水面最寬處達98米。在河渠綠化上,能植盡植、宜補則補,見縫插綠,植樹20萬余棵,綠化面積達到2600余畝。磁縣水利局二級主任科員李迎華介紹,現在滏陽河水質已經提升至Ⅲ類,水質各項指標都已達標。
磁縣還以滏陽河、如意湖和北部水系構建環城生態水系,將水景觀打造與水文化、民俗產業、旅游開發等相融合,以生態布局助力產業綠色發展。
作為滏陽河生態綜合治理的重要節點,開河馬頭不僅提升了滏陽河水系在城市防洪方面的服務功能,更將環城水系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仿古橋及沉船遺址、滏河夜景,美食街中還可以吃到磁縣的各種美食,欣賞磁縣懷調、磁州窯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堪稱滏陽河上的“清明上河圖”。
在生態修復滏陽河的同時,磁縣對東武仕水庫進行了重點治理,打造了溢泉湖環湖綠廊。登上溢泉湖環湖生態綠廊制高點雁語閣遠眺,一眼觀盡平湖波,原生態的蘆葦蕩點綴其間,白鷺、野鴨飛翔其上。
“以前岸上荒草叢生,私搭亂建現象嚴重,垃圾也比較多,生態環境差。”磁縣溢泉湖風景區管理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齊曉東介紹,磁縣投資約5.6億元實施溢泉湖環湖綠廊項目,精心構建“一廊、四區、八景”生態治理新格局,打造草、水、林、田四大景觀區,生態環境大為改觀。
“生態環境變好了,除了每年數萬只大雁來此過冬,還吸引了天鵝、白骨頂雞、白鷺、黑鸛等‘安營扎寨’。”磁縣路村營鄉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李斌說,磁縣全面做好水資源和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工作,越來越多的鳥成為磁縣生態環境轉好的最佳代言。
不僅是溢泉湖環湖生態綠廊,磁縣西部山區天保寨景區的“林海”“花海”也已逐漸成形,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同樣吸引著大量游客,實現了山區造林綠化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籌發展。
(通訊員董建華 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