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中風”。2008年以來,中風已成為我國第一致病死因,是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為打造區域卒中“黃金時間救治圈”,提高“中風”的識別、診療和轉運能力,10月16日,國家衛健委腦防委與深圳市衛健委、市二院聯合召開“中國千縣萬鎮卒中識別與分級診療行動深圳市啟動會”。國家衛健委腦防委辦公室巡視員巢葆華、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吳以環出席會議。
據悉,“千縣萬鎮卒中識別及分級診療行動”是國家衛健委腦防委部署開展的一項系統工程,也是“健康中國行動”的有力抓手和“醫療扶貧”的有效舉措。
“市縣級防治卒中中心醫院”承擔著區域內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是距離居民最近的醫療資源。通過卒中識別與分級診療行動,可以依托高級卒中中心為技術指導,推動市縣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規范發展,搭建起“區域腦卒中分級協作救治體系”,使卒中患者送至醫院時獲得“及時、有效、專業”的救治。
“深圳市將按照國家衛健委腦防委制定的方案要求,并結合醫療機構實際開展工作。”深圳市衛健委副主任李創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市二院充分發揮全市醫療技術龍頭作用和資源優勢,扎實推進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卒中專病分級診療模式”,促進深圳市腦卒中防治水平持續提升,高質量完成試點的各項任務及目標。
通過卒中識別與分級診療行動,可以提高區域內卒中識別、診療及科學轉運能力,提高腦卒中患者溶栓和取栓治療的比例。同時,可以健全區域內雙向轉診、上下聯動、防治結合的“卒中分級診療”運行機制和工作模式,推動“區域卒中防治體系”建設,減少因卒中導致的殘疾和死亡,節約醫療資源,為減輕社會負擔作出積極貢獻。
“中風”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深圳市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對“腦卒中”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截至目前,深圳市已有32家急性腦卒中醫療救治定點醫院。
2016年,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牽頭建設了全國首張“城市卒中急救地圖”——深圳溶栓地圖。依托溶栓地圖,深圳市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例數從2016年的568例,提高到了2020年的1313例,節約醫療費用達44.7萬美元,溶栓患者共提高約29.8年的質量調整壽命,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深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