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2021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重點活動——2021數字經濟峰會暨新型智慧城市大會上,發布的《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體規模接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8.1%,排名全國第10位。
我省數字經濟區域發展模式三大特色路徑
《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1)》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編撰。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發布了《報告》。
《報告》指出,近年來,圍繞數字河南建設,我省密集出臺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推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趕超發展,全面推動傳統產業和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發展,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經濟新優勢正成為實現全省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牽引,成為驅動全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我省數字經濟區域發展模式主要有三大特色路徑,一是以電子信息產業為引領釋放數字經濟增長新潛能,如鄭州、鶴壁等地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作為“一號”產業推進。二是以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為帶動拓展數字經濟發展新空間,如洛陽、新鄉、漯河等地依托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重塑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拓展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新空間。三是以新興產業培育為支點撬動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如許昌等地把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突破口,大力發展黃河鯤鵬生態新興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發展保持強勁韌性
《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我省數字經濟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數字經濟年均增速超過14%,對GDP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50%,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體規模接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8.1%,排名全國第10位。
各地市數字經濟發展呈現“主副引領,多點發力”的格局。其中,鄭州數字經濟總量接近50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4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發揮“主核”作用引領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洛陽數字經濟總量超過1600億元,發揮“副核”作用推進全省數字經濟聯動發展。
此外,其他地市數字經濟發展“多點”發力,南陽、許昌、新鄉、信陽、商丘、開封、平頂山、安陽、周口、焦作、駐馬店等11個地市數字經濟總量在500億元到1000億元之間,漯河、濮陽、三門峽、鶴壁等4個地市數字經濟總量在200億元到500億元之間。
核心產業呈現“千百十”的梯度布局
《報告》顯示,2020年,全省數字產業化規模突破2500億元,同比增長15.6%,占GDP比重約為4.7%。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占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比重超過40%。洛陽、許昌、安陽等3個地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產業規模均超百億元。
開封、南陽、新鄉、商丘、平頂山、鶴壁、信陽、焦作、周口、濮陽、駐馬店、漯河、三門峽等13個地市發展步伐持續加快,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數十億不等。
2020年,全省產業數字化增加值接近1.3萬億元,同比增長6.7%,全國排名第9位,占數字經濟比重由2016年的81.2%提升至2020年的83.0%。
從三次產業滲透率來看,2020年,全省一產、二產、三產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5.3%、17.0%和33.4%。
從區域發展看,全省農業和服務業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為均衡,工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差異較大:鄭州、三門峽、洛陽、漯河、新鄉、信陽、許昌、焦作、開封、濮陽等10個地市的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鄭州、漯河、三門峽等7個地市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僅鄭州、三門峽、洛陽等3個地市工業數字經濟滲透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孔凡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