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湖為“圓心”,杭州的生態文明之美深入人心。
作為以“西湖”命名的城區,在書寫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鄉共富的征程上,西湖區從來不曾讓人失望。
在今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舉辦的生態文明論壇上,發布了18個“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實踐成功入選。
“西湖雙浦地區,將傳統的土地整治目標由耕地的‘增地提等’轉向系統保護修復城鄉生態空間,整治效益由完成耕地保護任務轉向激發城郊接合部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交出了環境、生態、保護、民生、經濟‘五本賬’。”杭州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西湖在雙浦、三墩等地開展的全域整治方面的探索實踐,不僅啟發了全杭州范圍全域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還打造出生態富美、資源共享、城鄉共富的“千萬工程”新樣板。
“山水林田湖路村”系統治理
“城市反哺鄉村,
體現的是共同富裕的理念”
在“八八戰略”提出之年2003年,西湖西部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將人們的目光引向松屏柳掩的西湖西岸,這一工程帶動龍井、茅家埠、梅家塢等鄉村地區環境巨變。
十多年后,在當時看來“偏居一隅”的西湖區雙浦鎮,一場以保護耕地為出發點的“土地整治”,創下了與“西湖西進”幾乎等同的影響。
“2016年以前,雙浦地區的環境可以用‘一塌糊涂’來形容。大片的耕地處于拋荒狀態,被各類堆場、廢品收購、生產小作坊侵占;靈山腳下的萬畝良田成了甲魚養殖場,由此產生的廢水造成周邊河道發黑發臭……村里一片‘臟亂差’,外面來的人走進村都直搖頭。”西湖區雙浦鎮居民告訴記者。
改變,因一場浩浩蕩蕩的“全域整治”。
“最初整治雙浦地區的出發點,是要改變城郊接合部地區‘臟亂差’,提升當地群眾幸福感,但當時西湖提出了全域美麗、全民幸福、全面小康的口號,大家意識到這件事要以‘壯士斷腕’的力度,進行全方位的整治提升。”杭州市規劃資源局西湖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圍繞美麗西湖目標,西湖對雙浦進行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綜合治理,將分散在各部門的拆違控違、治水“剿劣”、田園清潔、礦山治理、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美麗鄉村建設、城中村改造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水田墾造等“十大行動”整合起來,統籌農用地、低效建設用地和生態保護修復,全面提升雙浦內外環境。
一方面,通過清退甲魚塘,恢復了耕地的用途;通過拆違、復墾,打開了村莊空間。另一方面,雙浦還進行立面整治4164戶、庭院改造9993戶、道路提升1388條、新增公共綠化220萬平方米、打造景觀節點376個、安裝監控1995個……不僅全面消除了村莊環境“臟亂差”現象,廢棄礦山也得到修整、復綠,水生態好了,水體自凈和區域生物多樣性也大幅提升,再次重現水清岸綠、白鷺棲息的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與西部地區從“全域整治”獲得鄉村發展“第一桶金”不同,西湖區從“全域整治”伊始就拿出了城市“反哺”鄉村的力度與決心,僅整治全區14座廢棄礦山,便投入資金9.12億元。
通過“全域整治”,雙浦新增耕地3300余畝,旱改水和耕地等級提升4300余畝。“一些指標用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其余的都上交給了區里。”在西湖區相關負責人看來,“西湖的城與鄉,是一個整體,城市反哺鄉村,體現的也是共同富裕的精神。”還大地母親以美麗容顏,城郊結合地帶變成了“大花園”,人們在都市里工作累了,可以退到美麗鄉村獲得身心的雙重滋養。
全域整治全民共享
“從城美到村美,是新西湖該有的樣子”
周末,驅車半小時前往雙浦鎮大嶺村,茶農柳大伯的家讓從市區來的一行人流連忘返。
推開虛掩的木門,石雕、盆景躍入眼前,潺潺流水聲從圍欄一側傳來,靠近俯瞰,清泉叮咚,依著山后的茶園。再將視線收回到房屋里,復古的書架、質樸的灶臺毫無違和地組合在一起……
“這是美院設計師親手打造的‘家’,他們看中雙浦這邊的環境,離主城又近,和我們簽下長期租約,將工作室和家都搬了過來。”柳大伯在大家的驚嘆聲中笑呵呵地介紹,“2017年以來,我們村村容村貌變化很大,人們在城市里住久了,就想回到村里生活。”
在與雙浦數十里之隔的三墩鎮,退休的王老師也感受著作為一名“鄉村人”的幸福。
“2018年以來,通過全域整治提升,我們蘭里變得太美了,退休后我把市區的房子租了出去,住回村,這里花木蔥蘢,住著比市區舒服呢。”
王老師口中的“蘭里”,如今已作為景區迎客無數。2018年十一黃金周,蘭里景區正式開園,推出了“豐收蘭里”系列活動及相關旅游產品,7天累計接待游客10萬人次,打響景區精彩亮相的“開門炮”。2019年底,該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與雙浦一樣,三墩的蛻變同樣來自“全域整治”。
在王老師的印象中,全面整治以前,“蘭里是一個城郊接合部,里面布滿了亂搭亂建的彩鋼棚。”不僅村民生活條件差,也沒什么產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結合全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墩居民的生活迎來了“巨變”。
“以前門前的地大量拋荒,家里的房子只能租給小作坊,租金收益很低。”三墩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經過集體流轉,土地租金會按時打進村民的賬里;環境好了,大家房子的租金也提高了,隨著蘭里景區的成功打造,一些人家還經營起了餐飲和民宿,目前整個景區開設的有一定規模的餐廳達到40余家、精品民宿2個,村民每年從家門口獲得的收益更多了。
“告別城市的喧鬧,從鎮中心開車十二三分鐘,來到生我養我的地方:草地青翠碧綠、樹木郁郁蔥蔥、鮮花色彩斑斕、河水清澈透明、涼亭俊秀典雅、牌坊古樸大方……眼前的一切猶如人間天堂。這就是西湖三墩美麗鄉村,杭州的后花園……”如今的王老師,一有空,就忍不住要寫幾篇關于蘭里的散文,還以此啟發孫子的作文。
從城美到鄉,“全域整治”擦亮的是杭州生態文明之都的底色,創造的是城鄉百姓共同的美好生活。
從全域整治1.0到2.0
“優質的鄉村環境與近在咫尺的城市,催生農文旅產業升級”
驅車40分鐘,來到位于雙浦靈山腳下的清風山房,青山為屏、青草綿延、林木依依……綠水青山之下,集合咖啡、民宿、手作、美拍為一身的“小清新網紅打卡地”清風山房讓前來的都市麗人們流連不已。
2019年,前開始吧高管紀曉軍考慮獨立創業,想要在國內自然景觀優美的地方開始他的系列文旅度假項目。在雙浦,融合了都市人喜愛的農業、文旅、商拍、時尚等元素……他的首個項目清風山房迅速成為靈山腳下一處鄉村時尚生活產業集群。
雙浦吸引紀曉軍的,正是“全域整治”后,優質的鄉村環境,與近在咫尺的城市生活圈。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雙浦還陸續吸引了百盛國際蘭科院等14家企業,吸引投資24多億元,成立了雙浦“未來鄉村智慧農旅產業聯盟”。今年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23.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480萬元,為建設共富共美的均衡新圖景提供強勁動力支撐。
持續發力,在三墩蘭里,農旅、文旅產業也在蝶變重生。
三墩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域整治”實施以來,當地對蘭里的5547畝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引進杭州東方梅園有限公司等多家社會資本,建成了現代農業產業園,延伸了農旅、文旅產業鏈條。
與此同時,三墩還在蘭里打造了一條以科普自然、田園體驗、農學研學為核心,融合戶外康體活動、民俗文化體驗、安全教育等功能的農業研學精品旅游路線。
如今,作為集合自然科普、古法農耕、現代科技、非遺傳承、手作體驗、食育美食、萌寵喂養、戶外軍事、親子樂園、運動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泛研學和營地教育基地,蘭里研學大本營自2018年成立以來,營收逐年大幅度增加,2020年已達1388萬元。
雙浦已成為全省“全域整治”示范工程,并成功入選“全域整治”國家試點。杭州市規劃資源局西湖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成功引領“全域整治”1.0之后,如何以一流環境吸引一流產業,將“綠水青山”轉化為更多的“金山銀山”,成為西湖發力“全域整治”2.0的重心。
“通過高起點全域規劃、高標準整體設計、高效率綜合整治,全面迭代升級,我們將以激活一二三產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為核心,系統謀劃‘全域整治’2.0版。”市規劃資源局西湖分局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從產業規劃引導、生態保護修復規劃、農用地保護及利用規劃等方面著手,優化國土空間結構、村莊布局,編制靈山單元“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落實農村地區集中居住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規劃內容,優化用地格局,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資源,促進耕地保護,發展重點產業,增強造血功能,實現鄉村振興,助推浙江打造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記者 劉園園通訊員 李冰輪 丁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