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雙11”購物狂歡節自10月20日開啟預售,預售首日,李佳琦、薇婭兩大頭部主播直播間場觀量近5億人次,共計實現交易額超200億元。消費者開啟“買買買”的同時,杭州市消保委也發布了雙11消費提示和建議。
優先選擇可靠平臺、自營品牌
優先選擇資質全、規模大的官方網絡購物平臺,選擇平臺自營品牌的產品。往往平臺自營品牌產品都是找一些品質好的代工廠按要求生產,也是由平臺自身負責品控、銷售和售后,產品質量也更有保證。
消費者有時只關心產品性價比和外觀設計新穎度,并不關心是否是“三無產品”。而“三無產品”很多是小作坊非正規生產,產品品質得不到保障,可能會對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危害,也會對消費者后續維權和監管部門追溯查處帶來不利。
預售規則要了解透徹
“雙十一”期間,各大平臺及商家會推出花樣繁多的促銷活動,對于使用規則、適用范圍、有效期限等規定要認真閱讀,以便選擇合適的方案。
建議消費者提前關注商品的價格變化,避免陷入商家“先提價后打折” 、借促銷表面讓利實則清庫存、預付定金直減等套路,不要被“優惠”“折扣”“便宜”“返現”等字眼沖昏頭腦。
直播、“秒殺”勿沖動
消費者在直播間購物要保持清醒,不要被主播的“夸張言語”和“限時秒殺”左右,尤其是“限時秒殺”是通過短時間的低價格,使得消費者沒有思考空間造成沖動下單。
認真查看網售產品網頁信息,了解商品真實情況
認真詳細查看網售產品網頁信息,了解產品真實情況。不要迷信產品價格,須知“一分價格一分貨”。如果一個產品以明顯低于成本價銷售,其很大可能會是三無產品、假冒產品、殘次品或者產品真實尺寸和材質是遠遠不符日常認知的產品。
發生消費糾紛不妥協
消費者應了解所購產品是否享受七日無理由退貨以及退貨運費由誰承擔等問題。發生消費糾紛時,滿足七日無理由退貨條件的可以堅決主張自己的權利。如果不滿足七日無理由退貨條件的,還可以查看產品是否是“三無產品”,是否涉嫌虛假宣傳,是否按規定公示證照信息等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等各種法律法規都為網絡交易提供了相關依據,只要違反其中任何一條就可投訴。
發生消費糾紛時,可及時聯系商家或者電商平臺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可以向商家所在地或電商平臺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協組織進行投訴。
(記者 朱晶晶 通訊員 趙文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