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降低,臨平區運河街道新宇村也完成了今年最后一批果蓮的收獲。“今年,新宇村果蓮銷售量超50萬盒,銷售額超過500萬元。”新宇村黨總支書記奚如良驕傲地說。
新宇村的果蓮產業源自于一次現代農業的大膽嘗試,也來自村干部們對生態、經濟兩手抓的不懈堅持。作為曾經遠近聞名的黑魚養殖“明星村”,轉型以后,村里的千畝荷塘產業怎么升級?如何既保護好生態又能帶動村民增收?村兩委班子一直在努力嘗試。直到兩年前遇到來自建德的洪利紅與洪智浩父子——一個大面積種植果蓮的項目,成了新宇村的選擇。
經過兩年的培育,如今果蓮已經成了新宇村村民的“搖錢樹”。望著滿滿一車蓮子,杭州蓮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洪智浩心里美滋滋的。“果蓮鮮甜爽脆,蓮心都不苦澀,市場批發單價比普通蓮蓬高2元。”現在,他把公司、深加工廠甚至家都搬到了新宇村,“村里的果蓮不愁銷路,專供盒馬鮮生,還供不應求。”
運河果蓮火了,村班子想著的是如何帶著新宇村的村民共同致富。依賴于有效的黨員聯戶機制,今年夏天,趕在果蓮上市之前,組建了“奶奶工坊”,發動了村里上百名老人“組團”剝蓮蓬。公司提供種苗、技術、分銷,村民負責種植、幫工,在“公司+農戶”合作模式的推動下,新宇村的共富產業駛向快車道。今年,“奶奶工坊”日均剝1噸蓮子,每人月均收入3000元。
在臨平,村社書記們一任接著一任干,擂臺比武一場接著一場辦,共同富裕的扶持政策一項接著一項出,“一村一模式”展示出了強勁動力。除新宇村外,興旺村通過推動農村電商與本地特色產業融合,帶動直播產業蓬勃發展;明智村開展“商會微聯盟”工作,發揮商會資源、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幫助農村勞動力解決就業難題……
臨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下,臨平區正著力推進“強村富農”建設行動,通過黨建引領,探索“一村一模式”多樣化的發展路徑。
(記者 涂玥 通訊員 張書遠 沈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