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大省的江蘇再次為全國“探路”。近日,江蘇省工信廳聯合省有關部門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江蘇省貫徹〈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省工業文化發展支撐體系基本完善,工業文化新載體更加豐富,工業產品的文化元素充分展現,“江蘇智造”的品質內涵和美譽度顯著提升。
發揮工業文化支撐作用
驅車路過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園區的標志性建筑——古樸雄健的“金陵制造局”牌坊總會映入眼簾。從百年軍工制造到現代服務業,園區緊跟時代,與時俱進,2020年實現年度整體營收80億元,稅收3.7億元,提供就業人數為6000人次。
“156年來,金陵制造局跨越三個世紀,其所承載的富國強軍、自強不息的初心和精神始終不變,并得到傳承和賡續。我們將以滿滿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切實做好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管理,挖掘遺產價值,積極對外展示,講好文化故事,彰顯品牌價值。”南京晨光1865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莉萍告訴記者,金陵制造局這處國家工業遺產已成為南京的文化新地標,在保護和利用中,其體內制造業的血液一直流淌,并通過創意融合等形式在南京的明城墻外、秦淮河畔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老工業煥發新活力的背后,是制造大省江蘇對工業文化的保護與弘揚。11月8日,省工信廳聯合省有關部門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江蘇省貫徹〈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行動計劃》。《計劃》圍繞“工業文化弘揚傳播工程、工業文化載體建設工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程、文化和產業融合發展工程、工業文化發展保障工程”等5項工程,實施11項行動計劃,著力實現工業文化發展“特色基地、特色項目、特色人才”三方面的工作目標。
在工業文化載體建設方面,江蘇將建立健全工業博物館體系,建立全省工業博物館基礎資源庫,依據全省工業博物館體系,培樹50家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企業)博物館。《計劃》還提出,建立健全省級工業旅游相關標準及規范,支持各地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工業旅游,培育一批工業旅游特色項目(線路),研發工業文化旅游創意產品,打造30個省級工業旅游區。
深入挖掘工業遺產資源
11月16日,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產業組織處)公示了擬認定的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江蘇有兩處入圍:揚州謝馥春公司、常州戚機廠。此前,江蘇已有金陵機器局、南京永利化學工業公司铔廠、南通大生紗廠等11個項目入圍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天下香粉,莫如揚州。”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謝馥春“香粉油”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江蘇謝馥春國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新說,謝馥春的香粉因形狀大小與鴨蛋相似,被稱為“鴨蛋粉”。誕生于1830年的謝馥春,盡管已經走過了190多個年頭,卻依舊備受大眾喜愛,位于揚州東關街上的謝馥春香粉廠舊址,也成了“網紅打卡地”。外地來揚州的游客,總要去逛逛老字號“謝馥春”,然后帶走幾樣精致稱心的物件,作為一次美好旅行的“伴手禮”。
常州市武進區延陵東路358號,不遠處的京杭大運河滾滾流過。在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高大的圍墻內,矗立著一幢3層小洋房,戚機廠人稱它“老三樓”,又叫民國辦公樓。這是常州第一個大型近代化工廠——戚墅堰機車車輛廠。戚機廠不僅是中國鐵路發展的見證者,也是中國鐵路前五次大提速的動力先驅。2020年,百年戚機廠成為工業旅游“網紅線路”,在青少年教育示范、工業文明感受、紅色文化體驗等方面,受眾沉浸式體驗中車戚墅堰公司百年歷史文化——在生產沒有停頓的情況下,留住工業遺產的文化根脈,不僅保護了廠區面貌,更延續了百年老廠的精神內核。
江蘇是我國近現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工業遺產資源豐富,活化利用潛力較大。但由于工業遺存保護利用投入大、回報少、見效慢,產權單位在活化利用方面普遍是動力不夠足、經驗不夠豐富。為此,近年來,我省著力培育工業遺產項目,梳理全省近100個工業遺產項目,編印《江蘇省工業遺產地圖》,積極組織國家級工業遺產項目推薦申報等。今后,還將深入挖掘工業文化內涵,建立分級分類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體系,進一步強化工業遺產保護,積極推進工業遺產活化利用。
積極探索活化利用途徑
江蘇積極探索工業遺產活化利用途徑,對于影響力大、文化內涵豐富,體現人文精神的工業遺產及名人故居,充分挖掘潛能,在保持建筑風貌不變的前提下,對一些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廠區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采取多種方式加以保護利用。
這些工業遺產有的建成工業博物館,有的開展工業旅游,有的辟為文化創意園區,有的以租賃方式活化利用。蘇州市的壇丘繅絲廠舊址,如今建成“東方絲博園”。作為國內絲綢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工業旅游景區,絲博園內不僅擁有百畝桑園,更是有著絲綢博物館、四季養蠶館等眾多景觀,系統還原了20世紀60年代末盛澤絲綢紡織工業的繁榮景象,是盛澤紡織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更是提升盛澤絲綢文化內涵的城市名片。無錫市利用茂新面粉廠舊址建立了“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將永泰絲廠舊址改建成“中國絲業博物館”。江蘇恒順醋業、洋河酒廠等企業,建成“中國醋文化博物館”“洋河釀酒作坊老窖池群”等國家4A級景區,利用工業遺存和生產廠區開展工業旅游。
還有一些工業遺存華麗轉身為創意園區。如常州大明紗廠舊址已打造為天虹大明1921創意園,南京第二機床廠已改造為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淮陰新華印刷廠已開發為淮印時光文創園。自2012年開展省級工業旅游區創建以來,全省共有省級工業旅游區125個,涵蓋工業遺產類、博物館類等多種類型。
記者從省工信廳生產服務業處了解到,針對產權單位對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優秀設計方案難以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省工信廳在編印《江蘇省工業遺產地圖》基礎上,對列入其中的工業遺產項目,組織活化利用設計賽,獎勵優秀設計方案落地轉化。截至目前,共有52個工業遺產項目單位的活化利用方案參與大賽。
(江蘇經濟報記者 蔡 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