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記者姬燁汪涌董意行)在9日的北京冬奧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用低碳管理和生態保護兩大關鍵詞,來概括冬奧籌辦踐行“綠色辦奧”的成果。
“我們在申辦時就承諾,北京冬奧會所產生的碳排放將全部實現中和。籌辦6年多來,我們通過低碳場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辦公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同時采取林業碳匯、企業捐贈等碳補償方式,從而保障了北京冬奧會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李森表示。
他舉例說,北京冬奧會一共利用了6個北京2008年奧運會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其中,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變身“冰立方”成為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通過采用可轉換的鋼架支撐系統和可拆裝的制冰系統,創造性地實現了“水冰轉換”,成為夏奧遺產變身冬奧場館的典型。這種轉換模式大幅降低了后期拆除改造的成本,也減少了新建場館產生的碳排放。此外,冬奧全部場館常規電力消費也100%使用綠電。
對于生態保護,李森介紹說,我們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護與場館建設統籌規劃、一體推進,守護了賽區的綠水青山;我們立足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綜合開展治沙、治氣、治水工程,促進了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
“我們還通過草皮剝離、回鋪的方式,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區域恢復了3500平方米的亞高山草甸。到了春天,你會看到這片生機盎然的草甸和草甸上隨風搖曳的胭脂花,它們和冬奧場館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卷。”李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