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國網寧波供電公司輸電人員張方、徐哲坐上開往浙江余姚市四明山巡線的電力工程車。依據“輸電全景監控應用群”平臺中的線路覆冰拉力監測清單,他倆負責位于四明山茅灣村500千伏強明線161號和185號鐵塔的巡視工作。該線路穿過平均海拔700米的四明山區,低溫容易使該線路覆冰。
張方、徐哲均身著紅色沖鋒衣,頭戴安全帽,腳蹬山地絕緣鞋,手持登山杖,背包里裝著無人機、望遠鏡等工具。
當天的四明山區,氣溫已經降到零下,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山上的草木已有1厘米的積雪,盤山公路的部分路面也結了冰,眼前雪霧蒙蒙。
到了半山坡,窄小的巡線道因積雪導致車輛無法繼續行進,張方、徐哲只好開始徒步。蜿蜒濕滑的山路、冰雪覆蓋的草木,他們艱難前行,到達海拔約580米的強明線161號鐵塔時,已接近正午。原本2個小時的路程,這次多花了一倍時間。
張方拿出望遠鏡,仔細察看設備冰凍情況并拍照。“氣溫零下2.5攝氏度,濕度75%,風速每秒6米。”他利用溫濕度儀器,迅速記錄下周圍環境數據。此刻,山風呼嘯,他和徐哲不時搓搓手、跺跺腳。沒幾分鐘,他倆的手和耳朵就被凍得通紅。
徐哲趁著雪勢漸小,立刻啟動電網“天眼”——無人機,對線路的覆冰情況進行巡檢。“主要是查看線路上是否有積雪。”徐哲邊操控邊告訴記者,“積雪和覆冰都將對線路產生影響,輕則引起跳閘停電,重則導致倒塔斷線,和傳統的望遠鏡巡視相比,無人機巡視更便捷。但無人機在惡劣天氣下受限較多,因此我們根據線路周圍環境,采用人機協同巡檢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從拍攝傳回的視頻來看,線路暫時無覆冰,但后續仍需進一步監測。20分鐘后,徐哲把巡視結果發給了輸電線路防冰抗冰微信工作群。巡視結束后已是下午1點30分,徐哲和張方這才開始吃午飯。出門時備好的干糧——饅頭和包子已經又冷又硬,就著開水,兩人匆匆解決一頓午餐。隨后,他倆再次出發,前往位于海拔近700米的強明線185號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