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春寒料峭的成都街頭,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持續打響,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把疫情防控落實到這座城市的一個個“最小單元”。
“我本來有點擔心,但沒想到這次透析這么順利,這下徹底放心了。”家住成都金牛區沙河·云景灣小區的陳女士說。因為疫情防控需要,2月20日下午,陳女士居住的小區成為中風險地區,被納入封控管理。
陳女士患有慢性腎病,每周需要到醫院透析3天,隔離在家的她一度非常擔心不能及時就醫影響病情。但很快她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當天傍晚,在社區的及時組織下,陳女士所在的小區每個樓棟單元都指定了2名志愿者作為“疫情服務管家”,并且單獨建立了“疫情服務微信群”。陳女士把自己的困難反映到群里,第一時間就有“疫情服務管家”添加她的微信,圍繞她的困難專門建立了一個陳女士“疫情幫扶群”。
“沒想到這么快問題就解決了,覺得很安心。”陳女士說。
同樣擁有“疫情幫扶群”的,還有正在居家隔離的宋女士。“本來突然被居家隔離還有點焦慮,現在完全不慌了。”宋女士說,有什么困難在“疫情幫扶群”里說一聲,立即就有人響應。
居家隔離的宋女士的“疫情幫扶群”。(受訪者供圖)
作為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的城市,正在迎戰“奧密克戎”的成都,一方面迅速流調溯源,開展核酸檢測,爭分奪秒切斷傳播鏈;另一方面,迅速出臺孕婦、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醫療保障方案,在隔離區建立臨時醫療點……忙而不亂、細致溫暖,守護城市“最小單元”,讓戰“疫”無死角。
出門做一次核酸檢測,對年輕人來說不算難事,但對于高齡、獨居、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卻并非易事。為了方便這群特殊的老人,成都青羊區西御河街道和西華門社區多方協調,組織醫務人員上門為轄區11位高齡、獨居、行動不便老人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婆婆別怕,張開嘴!”“說‘啊……’”為90多歲的獨居老人劉學林做完核酸檢測后,醫務人員還細心叮囑她:“婆婆,這幾天冷,有啥需要就給社區打電話,自己就別出門了。”
成都青羊區醫務人員上門為獨居老人做核酸檢測。(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老人安心,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陪同醫務人員一起上門。“劉婆婆一直獨居,對陌生人的防備心重,我們一起上門,她更安心些。”西華門社區工作人員說。
在核酸檢測樣本采集結束后,劉婆婆拉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不停說感謝,“辛苦你們了,這么忙都沒忘了我們這些老人。”
為了不耽誤群眾的時間,成都成華區25個核酸檢測點都設置了等候時間提示牌,等待時間可預估;在成都高新區新會展中心核酸檢測點,測溫區、分流區、信息采集區、樣本采集區一環扣一環,細心的民警還在地面粘貼了“1米線”標識,提醒群眾保持距離……
在高新區新會展中心核酸檢測點,民警在地面粘貼了“1米線”標識。(受訪者供圖)
一句句貼心的指引、一個個奮戰的身影……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最小單元”,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記者董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