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對農奴后代普次仁和364萬多西藏各族同胞而言是意義非凡的一天。一大早,身著藏裝的普次仁精神抖擻來到位于拉薩的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開始一天的義務講解,現身說法為參觀者講述舊西藏的黑暗歷史。
普次仁說:“這段歷史雖然沉重,但需要我們去銘記。我有責任把這些事情告訴更多人,告誡大家珍惜當下。”從2021年7月起,他開始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做義務講解員。
這座占地2700平方米的展館里,陳列著反映舊西藏苛捐雜稅的雕像,也陳列著舊時農奴被囚禁虐待的慘狀。
普次仁正在講述過去的故事(2022年3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洲鵬攝
“父母是底層農奴,按當時的話來說命賤如一根草繩。雖然家里過得很慘淡,但他們真的很愛我。”普次仁說。1954年夏天,普次仁家所在地區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澇災害,父親看不到普次仁,冒著危險四處尋找。找到普次仁的時候,父親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然后又緊緊地抱住了他。
“當時感覺臉要裂開了,被抱得喘不過氣。我出去是為了撿牛糞補貼家用,卻被父親打,感覺很委屈。”回憶往事,普次仁顯得有些激動,他摘下頭頂的氈帽,灰白的卷發因為出汗有點潮濕,“現在我明白了,我的父親希望我好好活著!”
則瑪拉姆正在進行講解(2022年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金一清攝
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里,普次仁和年輕講解員們接力講解。普次仁說:“幫助年輕的講解員們更加了解這段歷史也是我的責任,平時我會盡我所能幫助新一代的講解員,也鼓勵更多年輕人來了解歷史。”
受到普次仁影響的講解員則瑪拉姆今年26歲,她說:“普次仁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在他的身上我學到的不僅是講解技能,更是他正直、無私的品質。”
“又是一個溫暖的春天。63年過去了,今天這片土地與黑暗的舊西藏天差地別。”普次仁雖然年逾古稀,但眼里有光。他說,“我的退休生活很豐富,希望我還能繼續為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